4月10日,“流光碎影中的时代记忆”——“老道外人的影像志”在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傅家甸城史文物馆开展。展览共分为《1920—50年代:岁月容颜》《2016,动迁中的人们》《复古照相馆》三个单元,共展出150余幅照片,通过影像与城史文物连接过去与现在,让参观者在光影交织中重温城市“旧时光”。



“1911年,黄斯文在南四道街开设‘永华照相馆’,这是有记载的哈尔滨第一家中国人开设的照相馆。”傅家甸城史文物馆创办者宋兴文说,1910年代初至1950年代初的半个世纪中,老道外先后出现过近百家大中小照相馆,分布在西至景阳街,东至十七道街,北至富锦街,南至桃花巷的核心区域内,老道外人可以很方便地拍摄照片,记录人生。其中有名有姓的照相馆有60余家,名店有恒大、于松涛、美华、三友、震美、日新、大章等。




本次特展,《1920—50年代:岁月容颜》单元中,共展出宋兴文收藏的老道外人在照相馆拍摄的超百张原版照片,其中有单人照、多人合影、结婚大合影等。“本次展览宣传海报上的两个主题形象,分别来源于一、二两个单元。”宋兴文说,其中,第一单元“岁月容颜”的代表是一张老道外著名画像师朱景阳与妻子于1920年代在青华照相馆拍摄的合照,一身西装、文质彬彬的朱景阳与身着旗袍、气质温婉的妻子可谓郎才女貌,与之展出的,还有一组其家的家庭相册。


“展出最大的一幅照片来自于松涛照相馆拍摄的人物照,其将照片与画像技术相结合,为俄派摄影风格代表;另一幅来自恒大照相馆的照片,是浓浓的中国风意境……”宋兴文说,此次展出的近百张老照片,来自老道外历史上近30家照相馆,仔细观赏,可以看到拍摄风格流派的差别,更可以感悟岁月的变迁。


在《2016,动迁中的人们》单元中,展出摄影师、纪录片导演吴琼用胶片拍摄记录的2016年靖宇街、景阳街、地灵街、北十道街、南九道街,丰润街合围区域开始动迁期间,辖区居民与老屋的告别。50余张照片中,既有餐饮老店的记忆,也有居民们的生活故事。


在《复古照相馆》,特邀青年摄影师修宇现场演示湿版摄影和拍摄胶片及数码复古照片。据悉,4月12日(本周六),此单元活动将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还展出哈尔滨最早的“街拍”机器——“快相匣子”、1950年代至80年代照相馆使用的照相机,以及照相馆衬板、账簿等物品。






一幅幅照片,展现着老道外人的精神风貌,也定格了一段段未曾褪色的岁月记忆。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杜菲菲 文/摄/视频

编辑:刘奕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