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公布成绩的午后,阳光透过飘窗,照在我的电脑上,屏幕上显示的数字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

143分!

那一刻,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化作了眼前的喜悦。

看着桌面上,半月谈《国考60天上岸计划》的讲义、密密麻麻的错题本、跟书桌一样高的草稿纸,都见证了我的努力。

国考从来不是智力的比拼,而是方法和坚持的双重考验。

01

申论破局从材料中“生长”答案

申论曾是我的“拦路虎”,我是跟着初心老师的《国考60天上岸计划》领悟了“材料为王”的真谛。


我严格根据初心老师教授的分析材料的方法:先圈画材料中的政策表述、群众观点等关键句,再用不同颜色标注“问题—原因—对策”,最后将碎片化信息整合成逻辑链条。

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渐学会了如何从冗长的材料中提取核心信息,不再被纷繁复杂的文字所迷惑。每次练习,我都仿佛在与材料对话,一步步逼近答案的本质。

初心老师的这套方法,不仅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更让我在答题时能够条理清晰、有的放矢。申论,这个曾经的“拦路虎”,渐渐变成了我得分的有力武器。

针对我一直畏难的大作文,我也是按照初心老师的“3x3提纲构造法”:

帽段+主体+结尾。帽段明确主题,犹如文章的龙头,引人入胜;主体部分则通过并列或递进的结构,详细阐述论点,每个段落都紧密围绕中心思想展开,逻辑严密;结尾则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有力收束。

这种方法让我在写作时有了清晰的框架,不再为如何构思文章而苦恼。通过不断练习,我的大作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不仅结构更加严谨,论点也更加鲜明有力。


02

行测突围:掌握核心解题技巧

初次模考62分的挫败记忆犹新。面对135道题的海量信息,我曾陷入“盲目刷题”的陷阱。

直到我听了《国考60天上岸计划》课程之后,发现各个板块都有自己的核心解题技巧。

如,在资料分析领域,我根据60天课程中付党老师的“三秒定位法”:先扫读题干圈定时间、主体与关键词,再跳读材料锁定数据,最后套用“百化分”速算公式。

比如遇到“2023年同比增长率”类题目,直接定位材料中带“%”的数字,配合“错位加减法”,原本耗时5分钟的题目压缩到90秒内。这个方法让我在最终考试中,该模块正确率稳定在95%以上。


言语理解则靠致远老师的“语境分析法”突围。

把片段阅读分为“主旨类”“细节类”“排序类”,针对不同题型提炼破题点。例如主旨题紧盯“因此”“然而”等关联词,排序题先确定首尾句再抓指代词。

数量关系部分,我受益老师的“数字特性法”。通过分析数字的奇偶性、质合性、尾数特征等,快速排除错误选项,再结合方程法或代入法验证,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遇到涉及年龄、路程、工程等经典题型时,能迅速锁定解题思路,不再盲目尝试。


判断推理中,我掌握了追风老师的“图形推理规律”和“逻辑推理公式”。图形推理通过识别图形间的相似变换、位置关系、元素数量等规律,快速锁定答案。逻辑推理则依据公式化思维,如翻译推理中的“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让复杂的逻辑关系变得清晰明了。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这些核心解题技巧,我在后续的模拟考试中成绩稳步提升,最终成功突围行测,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出考场那天,阳光正好。

我突然领悟到,143分的成绩背后,蕴含了破解难题的巧妙思维、对抗懒惰的坚定毅力,更体现了将方法论转化为习惯的智慧。

国考备考,一旦你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用不懈的努力培养希望,成功上岸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那些布满批注的讲义、反复练习的真题卷、以及因熬夜而红肿的双眼,最终将汇聚成高分的阶梯。

半月谈公考《国考60天上岸计划》课程,真心推荐给大家。

2026国考60天上岸计划


【全勤打卡,全额返现】

公考生都在用的备考神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