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西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西咸新区选送的

积生明茯茶制作技艺

传统锅巴制作技艺

入选“传统技艺”项目名录

积生明茯茶

29道工艺,科技赋能焕新颜



茯茶,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商品。在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积生明茯茶制作技艺为一块茯茶的诞生给出了严谨答案——29道工序。从原料开包,历经蒸茶、渥堆发酵、复蒸、灌封、筑茶、定型、晾置、上架、发花等复杂流程,直至成品入库,每一步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智慧。





作为积生明茯茶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之一,马红艳与其所在的陕西右任故里茯砖茶股份有限公司,在传承的道路上积极创新。“过去,炒茶火候、筑茶松紧、发花温湿度全靠师傅经验判断。如今,传统手工技艺要融入现代产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并保留精髓,是个不小的挑战。” 马红艳说道。



为此,右任故里茯砖茶围绕茯茶的发酵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创新等深入研究,成功攻克“发花”工艺质量控制难题。其数智工厂采用标准化、小型化、模块化仓储木箱,并借助条码管理系统精准记录库存信息;通过数智化管理系统,实现茶叶生产全流程自动化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确保茶叶品质稳定优良。



如今,工厂制作工艺在传承基础上优化,变炒为蒸,火候更均匀稳定,还新增了不少工序。马红艳介绍:“将黑毛茶制成金花茯砖茶后,增加工序得到‘散发花’,再经加工形成更多形态。”升级后的“29+”工序,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凭借创新成果,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西安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右任故里茯茶”,先后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陕西省优质茶叶评选“优质奖”等诸多荣誉,还成为茶话弄等品牌的原料供应商。

传统锅巴

家传美食“变身”科技型企业新宠



在零食世界里,锅巴深受大众喜爱。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西安泰升食品有限公司,传统米锅巴正在玩出新花样。“我父亲那时候,锅巴只有辣和不辣两种口味。”传统锅巴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公司总经理董立军回忆道。随着零食市场日益丰富,消费者口味需求愈发多元。





公司在传承家传米锅巴制作技艺的同时,增加黄豆、小米、玉米等原料,改良配方推出豆香锅巴、小米锅巴、玉米脆片等新产品,口味多达五香、爆辣、甜辣、藤椒、烧烤等10余种。

此外,与锅巴相伴近30年的董立军还组建了研发团队,深入研究食材属性、制作火候、片型尺寸、调料配比、设备功能,优化泡米、蒸米、切片、油炸等制作环节。如今,锅巴切片形状丰富多样,生产更高效、安全。



作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西安泰升食品有限公司拥有近20项与锅巴制作相关的专利,近100个注册商标。其生产的百吉猫锅巴被评为“西安名吃”,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西咸新区充分发挥辖区文化资源优势,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目前,辖区拥有县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2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9个、市级14个;以及2个省级“非遗工坊”。茯茶镇非遗特色街区获评“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

各类非遗活动也精彩纷呈,非遗进景区、研学旅行、民俗展演等让传统文化在新区活力四溢。“非遗进校园”活动更培养了1000名非遗校园传承人,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下一步,西咸新区将挖掘更多特色非遗项目,强化传承人才培养,推动非遗与产业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