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比亚迪又向汽车市场扔下了一对儿王炸,王朝网全新双旗舰汉L和唐L正式上市。还记得上个月,两车在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上开启预售后,大家说的最多的除了新技术,就是有点贵了(汉L EV预售27-35万元;唐L EV预售28-36万元)。但当时谁也没想到,最终售价公布时,汉L和唐L最贵的版本售价也没有超过30万元,而最便宜的版本仅需要20.98万元,比预售便宜了6-7万多。如果再叠加置换补贴等福利政策,购车门槛直接杀入20万以内。对此,很多人说BBA和燃油车要彻底凉了,不过在编辑看来,增程混动市场恐怕也要被波及。
兆瓦闪充+3万转电机,增程优势不再
在增程混动市场,目前做的最好的无疑是理想和问界。理想L6月均销量最高时可以超过2万台,长期稳坐C级SUV销冠,理想L7(参数丨图片)、L8、L9,以及问界的M7、M9也都是各自细分市场销量榜前十的常客。用户看重的无非是空间、智驾、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可油可电、没有里程焦虑。然而随着比亚迪全新双旗舰的到来,这些优势滤镜似乎也没那么诱人了。
拿唐L EV来说,5米大七座、车载冰箱、DeepSeek加持的DiLink 150智舱、天神之眼-B智驾、云辇-C智能底盘等等,理想擅长的它全都有,甚至智舱、智驾、云辇底盘都是全系标配。或许在绝对空间、智能化、智驾能力等层面,理想依然还有着一定优势,但考虑到唐L EV的价格只有23.98-28.98万元,与理想L6相当,这些差距似乎也就可以被抹平了。
当然,最让增程肉疼的,其实是汉L唐L标配的超级e平台和兆瓦闪充。众所周知,增程混动最大的优势就是可油可电,同时拥有纯电车的驾乘体验和千里续航,但也受电池的电量和工作工况的制约。一旦车辆处于馈电状态,或者长时间在高速路况行驶,那么它的油耗电耗就会陡增。有增程车用户就表示,高速开越快能耗越高,有时油耗可以到7L/100km,并没有想象中省。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高速服务区明明可以加油,增程用户却偏偏要排队充电的问题。
再看比亚迪超级e平台,它拥有全域1000V高压架构、10C闪充电池,可实现1000kW(1兆瓦)闪充。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纯电车型,大多都是800V到900V的高压架构。大多数车最高的充电倍率,也只能达到5C,理论功率大概在300-600kW左右。比如理想MEGA使用5C超充时,充电功率可以达到520kW。不过这只是针对纯电车,目前的增程车等混动车型,是无法达到这么高的充电功率,这也是增程车在外补能的痛点。
而比亚迪的兆瓦闪充,峰值功率下1秒就能补能5公里,5分钟就可以增加400km续航,充电效率翻倍提升。也就是说,在高速服务区也就是上个卫生间的时间,你就可以继续满电出发。理论上可以解决排队充电的问题。而且,汉L EV和唐L EV的最长续航分别达到了701km和670km,结合兆瓦闪充快速补能,跑长途也基本可以告别里程焦虑 。如果只加电就能出行无忧,又何必又加油又加电?
当然,很多人会说兆瓦闪充电网压力大、对电池寿命有影响,以及闪充桩还需要时间建设、普通快充桩速度照样拉胯等等。其实,这些比亚迪早就想到了,并给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例如采用闪充站布置储能系统和柔性功率分配的方式,缓解电网压力;通过超高速离子通道、对称叠片工艺、双面立体复合流道等创新技术和材料优化,减少电芯产热、加强热量疏导、延长电池寿命。
针对现有快充桩的兼容性问题,比亚迪给出了电驱升压技术,并支持双枪超充,能实现快充变超充,超充变闪充的补能效果。实测数据显示,超级e平台车型在180kW公共充电桩进行双枪超充,最高功率可以达到351kW,也就是当前的主流超充的水平。至于补能体系,此前比亚迪宣布要在全国规划建设4000座闪充站,并将闪充技术向全行业共享。而这次上市发布会,比亚迪也公布了瓦闪充生态合作伙伴,e充电、小桔充电、中石化、壳牌等主流补能品牌均有所涵盖,这意味着兆瓦闪充并非虚无缥缈的技术概念,而是真正可以落到实处的。
除了闪充之外,汉L唐L还应用了全新的超级电驱技术。电机转自的最高转速一把干到了3万转以上,单电机最大功率就达到580kW,功率密度高达16.4kW/kg,比V12发动机的性能还要强劲。更重要的是,这套电驱系统还不只是性能强劲这么简单。得益于1500V高压碳化硅模块的应用,加上1000V高压架构,电驱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发热、降低能耗。而且3万转的极限转速,意味着电机的性能上限更高,能够在全速域全工况范围内保持高效稳定的动力输出。比亚迪也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在120km/h的时速下,搭载超级电驱系统的比亚迪车型,其续航达成率仍可以比同级竞品高出7%。纯电乃至增程车高速能q耗高的痛点无疑将得到有效优化。
除了闪充,还有王者混动DM-p
聊到这,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拿纯电与增程对比不公平。好,那别忘了,做混动也是比亚迪最擅长的事。这次的汉L唐L除了基于超级e平台打造的EV车型外,还带来了搭载全新第五代王者混动DM-p的版本供用户选择。
第五代DM-p技术依旧是围绕比亚迪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打造的插混系统。其高达45.3%的热效率虽然比上一代提升了不少,但其实对比亚迪来说也没什么可新鲜的了。相比之下,“全速域轮端解耦技术”才是这次升级最大的亮点。以前的传统四驱系统,前后轴一般都采用传动轴进行机械硬连接,虽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但也存在大量的动力传递损失。轮端解耦技术并不需要传动轴结构,仅通过控制单元和轮端解耦机构,就能实现前后轴动力的智能分配。需要动力时就快速切换四驱,不需要时再快速断开。这样做的好处是两驱四驱切换迅速,响应时间仅需200ms,无感丝滑,减少拖曳力。同时,动力的传递和分配也更加直接,减少了传统机械结构存在的能量损耗,从而降低车辆能耗。据说,这套系统可以将每百公里的油耗降低0.5-0.8L。
提到能耗控制,目前大部分混动系统都存在一个痛点,就是传统的能耗管理系统无法提前判断实际路况,这样就不利于在复杂的交通场景中实现能耗最优。对此,比亚迪的答案是AI能耗管理系统。比亚迪基于近百万公里的实车能耗控制,构建了覆盖130多种工况的多维数据集,从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实现能耗最优。同时,第五代DM-p还支持智能地形识别。例如,我们开车外出时,感知系统可以根据车辆的导航所处位置的地理和实时路况信息,配合AI预测模型,提前预测车辆面临的工况,并切换最适合当前工况的行驶模式,最大限度降低车辆能耗。在AI能耗管理系统的帮助下,车辆通勤场景可节油12%,导航场景下更能节油18%。
有了这两套创新技术,比亚迪第五代王者混动DM-p可以更好地兼顾性能与能耗。搭载该混动系统的汉L DM-p和唐L DM-p,NEDC综合工况下的百公里馈电综合油耗,分别可以做到3.9L和4.9L。作为对比,理想L6的最低馈电百公里油耗为6.9L,问界M7是6.85L,阿维塔12增程版是5.8L。你说增程能不慌吗?
写在最后
可以说,这一次比亚迪的汉L唐L双旗舰,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力上,确实称得上是极具颠覆性、划时代的重磅产品,它在技术上的飞跃不仅将进一步蚕食BBA等燃油车在国内的市场,也无疑会改变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格局。未来,除了大电池增程技术路线外,像奇瑞、极氪等等品牌也都会跟进带来全新的插混技术,来分一杯羹。虽说插混和增程只是技术路线的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但我想随着比亚迪新技术的落地,增程躺赢的时代也将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