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心动的感觉,但这种“怦然心动”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当一位95岁老人的心跳“乱”了节奏,危险也随之而来。
什么原因,让心跳乱了节奏?
家住高区95岁高龄的王大爷(化名)本应在家颐养天年,却因近期频繁遭受心悸、气短、乏力的困扰来到威海卫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二科就诊。
李云峰主任在详细了解大爷的病情后,考虑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收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大爷频繁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率高达180次/分(正常跳动区间在每分钟60—100次),情况十分危急。期间进行了多次药物复律治疗,症状仍愈发频繁,老人苦不堪言。
李云峰主任查房中
精准射频消融,解除“狂跳”危机
三维标测系统下精准射频消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上速的发作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发作时间不固定,发作时心脏跳动的频率通常在150~250次/分。反复发作会导致心脏、大脑等多器官损伤。发作时心率过快,可引起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随时可能出现急性心衰、休克、猝死的风险。
不同性别与年龄的人均可发生室上速,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室上速的“病根”在于天生多长了一条(或几条)通路,物理方法及药物治疗不能完全阻断心动过速的发生,手术消融是首先选择,可以将心房与心室之间、或是心房心室交界区域的一条(或几条)异常的通路彻底地消除,达到治愈目的。
面对超高龄患者,心内二科团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对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是目前首选的手术方式,这是医院开展射频消融手术以来年龄最大的患者,风险系数要较一般患者高。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反复推演完善手术方案。
术中团队在采用先进的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指引下,成功构建了患者心脏三维模型,顺利穿刺双侧股静脉,将电极导管经静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病变心肌凝固性坏死,从而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手术过程顺利,王大爷当晚就能下床活动,没有了心动过速的困扰。
迅捷的手术、显著的疗效、精心的护理,让患者及家属赞不绝口!面对高龄患者,心内二科团队能够果断出手,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经验和精益求精的技术。
守护心律,远离危险跳动
目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等,都可首推经导管消融术,比如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具体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
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手术,多采用局麻,患者全程清醒;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术后复发率低。
心内二科已经开展“心脏射频消融手术”20余年,在威海市内较早开展“二维射频手术”。近年来,科室应用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Carto)”,重建心脏三维立体解剖图,直观性更强,极大地拓宽了手术适应症。除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早、室速、房扑、房颤等以前只能靠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现在也可以通过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术进行根治。另外,三维标测下射频消融术能够精准找到引起心律失常机制的点,精准去除病灶,全程零射线,没有副作用,且不损害其它正常组织。
如发现不明原因的“心动”,要提高警惕。如有不适,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威海卫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