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苏丹”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苏丹棉花、阿拉伯树胶。可鲜为人知的是,这个名字颇有艺术感的国家,实际上是一个非洲国家。



新中国成立之后,积极的和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建立联系,扩展自己的外交国数量,而苏丹身为非洲的一个小国,虽然经济发展的并不好,但也是早期就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之一。

有了外交关系,两国之间自然也就有了更密切的往来。



对于苏丹来说,中国当时的发展速度令人咂舌,他们自然也想与中国合作。

只可惜,囊中羞涩的苏丹只谈合作,不提付钱,慢慢的竟然积累了2000万的贷款,而且还拖了8年都没给。



不过,苏丹并没有背信弃义,而是选择用另一个方式抵债,而这一方式,连美国都忍不住眼红!

苏丹为何欠下巨款?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欠钱不还是羞耻的,毕竟不是所有国家都像美国一样厚颜无耻,一谈到钱就甩出随时可能爆雷的美债。

如果不是出于无奈,苏丹或许也不会选择拖欠中国的贷款。



1959年,中国和苏丹建交,十多年之后,中苏两国的合作越来越紧密,中国也为苏丹提供了大量援助,苏丹上至领袖,下至百姓,都对中国心存感激。

1987年,苏丹的军用飞机发生故障,而苏丹本国的工程师无力维修。

面对这一情况,苏丹最终向中国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够得到中国的帮助。



经过中国专家的检查,发现这些飞机并没有完全损毁,修理之后依然可以使用。

在确定了维修方案之后,中国政府向苏丹推荐了一些中国出口的最新款飞机,可苏丹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匮乏的财政根本无力承担这笔订单。

1991年,苏丹在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购买中国的运输机,但没钱的困扰就像是一片乌云怎么都挥之不去。



无奈之下,中国决定对飞机降价,以前所未有的最低价出售给苏丹。

只可惜苏丹太不知足,面对中方一降再降的标准,苏丹总参谋长竟然在交易前夕再次要求降价,还延长了付款年限。

面对此情此景,中国非常清楚苏丹的国力,最终虽然没有再次降价,但是却通过赠送投物伞的方式促成了这笔订单。



可苏丹签下了合约,却依旧无力偿还贷款,眼看贷款的时间越来越长,中国着急,苏丹自己也很不好意思。

毕竟中国是一个很可靠的合作伙伴,苏丹不希望因为拖欠贷款失去中国这样的朋友。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苏丹提供了一个既能让中国满意,又不需要苏丹还钱的办法。

令美国眼红的抵债方式

眼看着钱是实在还不上了,苏丹最终决定,用石油开采权给中国抵债。

当时中国的石油资源极为短缺,如果能够拿到苏丹的石油开采权,那中国的石油储备就能多一份保障。



在中苏的共同商议下,最终中方同意苏丹用石油开采权抵消债务,而中国也获得了想要的石油资源。

最难能可贵的是,中苏之间的友谊就此巩固了下来,中国专家也将中国最先进的能源带到了苏丹,促进了苏丹的发展。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共赢的合作,不仅解决了苏丹的燃眉之急,更是获得了中国的倾力支持。



苏丹虽然落后,当时的石油产量也并不多,但经过勘测,中国专家们确定,苏丹的石油资源储量巨大,能拿到开采权,所获得的收益一定的十分可观的。

1995年,中国和苏丹签署了第一份正式的石油合作协议,此后又和加拿大等国家一起成立了石油公司,囊括了开采、运输、加工等工作,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了苏丹经济的命脉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丹在将石油开采权抵债之前,其实和美国走的很近。

当时的美国将苏丹视为防止苏联扩张的一个重要地区,所以美苏当时的关系也比较密切。

可自从1989年,巴希尔军事政变上台后,由于伊斯兰主义政权的问题,导致苏丹和美国的关系急转直下,所以苏丹才会带着石油生意转投中国。



也好在中国是一个“正人君子”,不会因为苏丹的这一行为而对其加以诟病,更不会拿这件事去跟苏丹谈不平等的条件。

如今中国和苏丹之间的石油生意越做越有起色,越做越稳固,已经成为了两国友谊的一个典型象征。



而美国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不禁开始眼红,因为在美国看来,这笔石油生意本该属于美国,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美国和这笔资源擦肩而过。

中国和苏丹的友谊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国永远在用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对待国际关系。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的拓展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和东盟国家的合作越发紧密,“一带一路”也在稳步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仅眼红,更是在背后使手段打击中国,近日,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表示要对中国加征125%的高额关税,可谓是离谱至极。



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够在和平的氛围下长久合作下去,共谋发展,也希望苏丹的例子能够给美国一个警醒:如果美国不把握机会,迟早有一天会被中国超过。

参考资料:
人民网:2020-06-19:“中国是苏丹最值得信赖的真朋友和好伙伴”
新华社:2016-10-30:专访:中国是苏丹的患难之交——访苏丹外长甘杜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