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请不要写我个人,我实在没干什么成绩来。党和人民给了我这样高的荣誉,我感到受之有愧。没有二话可说,只有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

1987年11月,中共十三大刚结束,一位老大姐模样的人大代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这么一句话。

让人很难想象,这位穿着朴素、平易近人的老大姐,就是当时辽宁省的副省长陈素芝。

陈素芝,曾是打工妹,51岁出任辽宁省副省长,人们称她“老大姐”,活到了90岁。

时光荏苒,一晃37年过去,90岁的陈素芝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可以淡忘陈素芝在人们眼中的身影,但她的形象,永远强化在人们心中:她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那么,陈素芝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在辽宁,又有怎样的一段传奇故事?



陈素芝,满族,1931年出生于沈阳的一个贫苦家庭。3岁就失去了父亲。为了养家,14岁的小素芝不得不进工厂,当起了童工。

陈素芝记得尤为深刻的是,那段时间,她在工厂里,每天踩着小板凳上机器操作,一个月下来,也就挣得48斤带皮的高粱米。

1948年11月,沈阳解放,陈素芝进入53厂当了一名普通工人,这时的她,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干劲,拼命的工作。

时间一久,陈素芝发现没有知识,干不成大事业。于是,她想方设法挤出时间学习,这时,组织上也早就注意到这个要强上进的女工,便把她安排进东北工人政治大学学习。

一年后,陈素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新中国成立后,陈素芝在53厂先后担任工段长、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宣传部干事等职。

一晃10年过去,陈素芝把青春都献给了厂,献给了国家。当然,五三厂也没亏待她,到了1959年,厂里再次把她送进辽宁大学哲学系深造。

1960年,陈素芝回到厂里,提拔为宣传部长、党委常委。在不断成长当中,她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



“文化大革命”爆发,陈素芝遭到迫害,被下放劳动,但她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以坚韧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

1971年,陈素芝复出,回到53厂,除了担任政工组副组长外,她还成了国家援外专家组的组长。

在国外,气候如此恶劣,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陈素芝毅然挑起了大梁,经过她和全体人员的艰苦奋斗,以远超其他国家的援建速度,用高质量的成绩完成了任务。



受援国大大为他们精神所感动,赞不绝口,按高规格礼仪接待他们,同时将一只大肥羊送给了陈素芝,以此表达感激之情。

1977年,陈素芝回到厂里,担任五三厂的厂长,从而扛起了这个国营企业的大旗。

两年后,陈素芝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她所在的厂也被评为全国先进企业。

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家急需建设型人才,陈素芝被中央任命为辽宁省副省长,主管工业、交通。

同年,被选为12大代表,中央候补委员。这一年,陈素芝51岁。

工人出身的陈素芝,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有一天出任一个省的副省长,对于她而言,这是人生的挑战,从而也开启了她的政治生涯。



到达新的领导岗位,陈素芝一心扑在工作上,虚心向老同志请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锻炼了胆识,增长了才干。

仅过一年时间,陈素芝的工作再次发生变动,省委分配她作为省委常委主管工青妇工作,并兼任工会主席。

对陈素芝而言,只要能为百姓做事,做什么都可以,于是,她很痛快地接受下来,干工作更加卖力了。



时间久了,同事们对她的评价是:不管什么工作,只要交给陈素芝,尽可以放心,她肯定会干好。

后来,陈素芝谈及自己初到省委工作,是这么说的:

“我的水平很清楚,离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形势差得太远。因此,我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像我这样的岁数,要跟上改革的步伐,不学习怎么行?”

陈素芝在省委工作的十年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当上省长后,也常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

特别是她负责全省整理党风工作后,更是以身作则。



70年代,她省吃简用,给丈夫买了一件皮夹克,丈夫一穿就是十六年,哪怕当了省长,也一直保持艰苦朴素作风。

不管是下去了解问题,还是调查研究,她总是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绝不吃请,一菜一汤就好。

当群众来信时,陈素芝都会亲自过目,认真处理,在她看来,凡是来信的群众,都是出自于对组织的信任才这样做的。遇到这样的问题,她都会慎重,绝不会草率行事。

“我们省有198万少数民族,而我有幸成为省委常委中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我感到很自豪,我时刻不能忘记各族人民的期望,我必须为我的民族争气,不能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陈素芝说到做到,尽力用实际行动为百姓办实事,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从而,人们对这位平易近人的女省长,尊称一声:“老大姐”。

陈素芝很喜欢这样的称呼,像过去革命队伍中惯例称呼一样,她却从不以长者自居,反而常说“我们是好友”。



她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省长的架子,无论是谁,当你走近陈素芝时,你会发现,她太易亲近了,初次相识便想把心里话掏给她,而她成为了一位知心的老大姐。

陈素芝是从底层起来的,太知道群众需要什么,始终保持初心,认真倾听百姓心声,好好为人民服务,对党忠诚,是她一生坚守的准则。

1992年,陈素芝改任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在人大工作期间,陈素芝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致力于完善地方人大的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参与立法、监督等工作,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出贡献。

2003年12月,陈素芝离休。



离休后的她,在家也闲不住,跑去居委会工作了,一干就是十来年,还当了两三年的居委会主任,左右邻舍的事都来操心。

在居委会的那时间,由于腿骨不好,陈素芝哪怕疼得走不动路了,她也不肯在家歇着,是老伴买了个小三轮,拉她去上的班。

俗话说得好,人走茶凉。然而,陈素芝却是恰好相反,2003年,一个人大代表去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在一家宾馆的负一楼理发室去剪头,当一听说他是辽宁来的。



两个年轻的女理发员十分欣喜,忙问:“陈素芝主任还好吗?”接下来话,更是让人心中一暖:

“这位老领导对我们可好了,每次来理发,都要和我们唠家常,一点架子也没有。有时还自掏腰包给我们买小礼物,我们都不好意思收,后来我们说,您再来理发,我们不收钱,她说,万万不行!这位老大姐太可亲可敬...”

这个辽宁人大代表一听,差点潸然泪下,陈素芝是多好的领导啊!也许没有身居高位,会人走茶凉,但人们永不会忘记她的好。

陈素芝身居高位时,交了不少各行各业的普通人做好朋友,有劳模,也有残疾人,她相处了一辈子。

“人敬她一尺,她敬人一丈!”这是许多人与陈素芝相处的共同评价:“你给她拿一样,她给拿十样。”

2018年,陈素芝去北京做手术,有人拿钱让她带些好吃的水果,她拒绝收钱,认为自己是离休干部,待遇好,这些不算什么的。



其实,在如今的物质横流的社会,陈素芝的离休工资并不算多,但从来不抱怨,计较物质待遇之类的。

按理说,像她这样省级干部退休下来,住的房子应该很不错,实际却是住在高层的三楼,每天上下楼很吃力,一些朋友都劝她,应该给这个老楼安个电梯,陈素芝洒脱一笑,“就当锻炼身体吧!”



2019年,陈素芝刚做完手术半年,就马不停蹄亲自带队,组织女常委去大东区考察,看到此情此景,人们很难想到,年近9旬的老省长,还在为国家尽最后的力量。

同年的百年华诞,陈素芝虽然病重缠身,可依然满怀激动守在电视机前看直播,家人把光荣在党五十年的纪念章送给她时,陈素芝摩挲着这枚纪念章,开心地笑了!



结语:

2021年8月25日,陈素芝因病在沈阳逝世,享年90岁。

回顾陈素芝一生,“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这就是她一生最真实写照吧!

陈素芝走了,她是毛主席最忠诚的兵,用一生去守护她的信仰,如今她大步向前,离我们而去,而她的音容笑貌,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我没有什么好说的。我做的事情是应该做的,党和人民给我太多荣誉,我很不安,我是党培养起来的,我的一切是党给的,我也要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当年的这一番话,始终回响在人民心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