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长比特·海格塞斯,曾经在电视上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如果中美开战,美国派10艘航母上场,20分钟后全得玩完。
谁是Pete Hegseth?
1980年,他出生在明尼苏达州一个普通家庭,家里父母都是老师,书架上全是历史和政治书。
小时候他就对国际大事感兴趣,后来考进普林斯顿大学学政治学,再到哈佛深造,脑子显然不差。
毕业后,他没走寻常路,直接加入了陆军国民警卫队,跑去伊拉克和阿富汗打过仗,还拿过铜星勋章。这履历让他有了实战经验,也让他对军事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退役后,他转行去了福克斯新闻当军事分析师,靠着犀利的评论和军人背景,很快就成了明星主持人。
2024年,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直接提名他当国防部长。
这提名一出,有人叫好,说他懂军事,能带来新风气;也有人摇头,觉得他没干过高层管理,资历不够。
不管咋样,2025年初,参议院通过了他的任命,他就这么坐上了五角大楼的头把交椅。
他很冷静地说,兵棋推演里美国从来没赢过,10艘航母上去,20分钟就得被我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干掉。
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快得离谱,通常超过5倍音速,有的甚至能到10倍音速以上。
我国这几年在这方面确实下了大功夫。2019年国庆阅兵,东风-17正式亮相,后来又传出测试成功的消息。
这导弹射程据说能到2500公里以上,速度快到每秒几公里,关键还能变轨,传统雷达和防空系统很难跟得上。更狠的是,它能装常规弹头也能装核弹头,灵活性很强。
美国这边也不是没关注,我国搞了一次高超音速武器的环球飞行测试,美国军方直接炸毛了,五角大楼的报告里说这东西“改变了游戏规则”。
它太快了,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短得可怜。
假设一枚导弹从我国沿海发射,打到西太平洋的美军航母,算下来可能就十来分钟的事儿。比特·海格塞斯说的“20分钟”,可能还留了点余量。
我国还有个杀手锏叫“饱和攻击”,啥意思呢?就是不靠一两枚导弹,而是几十枚、上百枚一起上,把你的防御系统直接淹没。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做过模拟,说我国如果用几十枚东风系列导弹打航母编队,命中率可能高达80%以上。
美国航母真那么脆弱吗?
美国11艘核动力航母,个个都是海上巨无霸,带上护航的驱逐舰、巡洋舰、潜艇,组成航母战斗群,战斗力爆表。
冷战时期,这玩意儿就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象征,谁见了都得怵三分。
但问题是,时代变了。航母再牛,也是大目标,跑得还不快,顶多30多节(差不多每小时60公里)。
面对高超音速导弹这种新威胁,它的防御真有点跟不上。
航母战斗群有宙斯盾系统,能拦截普通导弹,但高超音速导弹速度太快,变轨又灵活,宙斯盾的反应时间和拦截成功率都得打问号。
美国海军自己也做过测试,2020年一份报告里提到,现有反导系统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拦截率不到50%,这还是理想情况下的数据。
更麻烦的是,航母跑不了。一旦被锁定,几分钟内就被砸成筛子。比特·海格塞斯说“10艘航母20分钟全灭”,假设我国集中火力,几十枚甚至上百枚导弹齐射,理论上不是不可能。
美国国防部一份机密评估就警告过,航母在面对我国导弹时“生存能力堪忧”,这跟他的说法挺吻合。
作为候任国防部长,他这话有两层意思。
一是对内敲警钟,告诉美国军方和老百姓,别老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我国这几年发展快得吓人,他们得赶紧补短板。
二是对外放信号,尤其是给中国看,意思是“我们知道你的厉害,但我们也不会坐以待毙”。
这话在美国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军方这边,五角大楼开了好几场会,研究我国导弹到底有多大威胁。
他上任后,直接拍板搞了个“高超音速防御计划”,砸了几十亿美金研发新拦截技术,还让航母加装电子战装备,升级反导系统。这动作不可谓不大,可见他真把这威胁当回事。
但问题也来了,研发新武器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美国自己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还卡在试验阶段,进度比我国慢了好几拍。
航母改造也费钱费力,国会那帮人还老掐预算,海格塞斯推改革估计得头疼一阵子。
更别提老百姓的反应,有人觉得他务实,有人骂他唱衰美国,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我国官方没直接怼他,国防部发言人就说了一句“中国致力于和平,但有能力自卫”,语气很克制。
我国在台岛附近搞了个大演习,军舰战机全出动,外界都觉得这是对海格塞斯言论的一种回应。
更大的影响在战略层面,海格塞斯这话让大家意识到,高超音速武器的普及可能会彻底改变海战规则。
航母这老大哥地位不保,未来战争可能更依赖导弹、无人机甚至太空武器。
各国都得重新调整军费和战略,全球军备竞赛估计得再升一级。
未来咋办?
比特·海格塞斯这番话扔出去,短期看是把中美关系搞得更紧张了。美国加征关税,我国回手军演,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服谁。
他上任后推的改革能不能扭转局面,现在还不好说。高超音速防御系统要是搞成了,美国海军还能保住老大地位;要是搞砸了,他的预言说不定真会应验。
长远看,这事儿提醒了所有人:科技在军事里的作用越来越大,谁掌握了新武器,谁就可能占上风。美国和我国在这场较量里,谁能笑到最后?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