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场应急救援能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部署的具体体现。高质量机场应急救援演练(以下简称“演练”)是提升机场应急救援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现高水平民航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在民航局大力推动、规范、强化演练工作的背景下,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机场应急救援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通过审视“演练场”或“实战场”情况,仍能发现演练存在不少短板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在分析机场应急救援演练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演练质量的政策建议。

一、演练工作常见问题

(一)演练日常管理不到位。一是缺乏科学动态的演练规划。部分机场在制订演练计划时未结合运行量增加、运行环境变化等情况,在统筹演练涉及的队伍、机型、科目、难度、范围、规模、设施等因素时缺乏时效性、现实感,导致多次演练的重点、目标、情景、环节大同小异。二是对应急队伍的培训考核不足。对机场各部门应急队伍的培训考核内容不够全面,未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考核过程缺乏严格管理,难以增强应急人员的应急意识并提高其水平。

(二)演练指挥体系效能发挥不到位。一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参演较少。部分机场仅在综合演练时邀请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等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参演和督导,在单项演练或桌面演练时仅设置了机场总指挥和现场指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部分机场管理层对应急演练工作关注不够。部分机场管理层对应急演练工作精力投入、资金投入较少,导致管理层自身对应急队伍整体情况、救援指挥要点等把握不准,未能发挥总指挥在演练过程中的统筹作用。

(三)演练环节展示不到位。一是关键环节缺失。在演练中,一些重点环节过于粗线条或者被忽略,演练质量大打折扣。如火情处置演练一般较多强调消防车到达现场的时间要求、处置过程的规范性要求等,而较少关注火情信息获取(包括获取起火点位于发动机、客舱还是货舱,是流淌火还是APU火,以及火势大小、火源性质等)、现场火情观察、消防员及设备指挥调度等环节。二是复杂场景较难还原。在残损航空器搬移时,由于情况往往复杂多变,搬移耗时较长。在将残损航空器搬移设置为演练科目时,往往较难还原复杂情形,较少使用真机模拟,场景真实性不强。三是忽视场外增援环节。场外增援单位是应急救援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演练时,往往未指定增援单位进出机场飞行区的引领责任单位和具体路线,忽视了增援单位对飞行区不熟悉的衍生风险。

(四)演练特殊情景设置不到位。航空不安全事件常与特殊条件相关联,如大风、大雨、冰雪、低能见度等特殊天气,或水域、深坑、高山等特殊地形。当根据发动机脱落、起落架受损等特殊航空不安全事件后果设计演练情景时,应合理考虑天气、地形等条件。但目前部分机场在设置航空不安全事件救援演练背景时,往往将天候设为白昼、晴天、微风,地点设为平坦地带,且航空器未载有危险品,航空器冲出跑道后地面硬实无沦陷,飞机火势小,受伤人员少等,失于“轻”与“易”。

二、演练工作强化对策

(一)以“用一万分的努力,以备万一的紧急”理念,更加重视演练日常管理工作。应急救援是险中救人,是在最关键、最危险的时刻挽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具有紧迫性,没有一万分的努力很难做好应急工作。下一步,民航政府部门应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善规章、加强指导、强化一线监管,将应急工作监管结果作为评估机场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推动机场高度重视该项工作;机场应把演练作为日常重要工作,从组织和系统上,通过部门分工将制度完善、程序改进、队伍建设、设备配置、培训考核等任务分解到每季度、每月、每周的工作中去。

(二)以“能练不演”的理念,不断推动演练实战化。“练”,是指在真实或相对真实的场所(如模拟机、指挥室或跑道),由实际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如指挥员、消防员),按照真正的应急预案,操作相关设备(如千斤顶、活动道面)开展训练。“演”,是指当按照“练”的标准开展训练时,涉及的场所、人员、设施设备等由于经济代价不能承受(如用真飞机开展火灾处置演练),或由于安全要求不能承受(如在影响飞机运行的跑道上演练、派真人进入火场),通过与真实情况差别较大的道具、场所、演员,按照尽可能接近“练”的预案开展训练。除两个不能承受之重外,建议尽量采用练的方式进行演练。例如,演练总指挥、现场总指挥、医疗指挥、消防指挥等应尽量由未来实际救援发生时实际承担相关指挥职责的人员担任,以利于实战过程中指挥的高效和顺畅;应急指挥应在指挥中心进行,以利于验证该中心的功能完备性。其他方面演练元素道理类同。

(三)以“平时不荒,战时不慌”理念,持续锤炼应急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斗力。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新调整组建军级单位主官,并对各单位发布训令,强调“聚精会神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机场应急救援如同作战,要求参与者像军人作战一样服从命令、处理得当、配合有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注重通过高强度、高频度、高难度的演练,从心理和技能上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能力水平。一要勤练,各应急相关部门和个人应勤于演练,演练要把握标准、符合要求,演练内容应避免单一重复,做到灵活多样,应增加指挥员演练频次。二要苦练,应专门在高温、冰雪、风雨、夜晚等特殊情况下开展单项演练或小规模综合演练。三要巧练,如消防部队可在不影响航班运行的情况下,在机坪上组织小分队,通过真机了解不同机型的结构和部件,尤其对起火敏感部位进行观察和熟悉;在航后经空管允许后,组织到机坪、滑行道或跑道进行实地观察和熟悉,防止在实际救援时消防车驶错位置、喷错飞机等。四要熟练,应对演练暴露出的全部问题进行闭环管理,不合格的要重练,直至合格为止。五要独练,对复杂项目应单独开展演练。如演练常涉及的残损航空器搬移环节,因处置过于复杂,往往象征性带过,起不到真正的演练作用。针对该项内容,可按照《残损航空器搬移技术指南》进行单独演练。

(四)以“合则交响,孤弦难鸣”的理念,借助外围支援体系开展联合演练。建议民航政府部门完善不同等级机场应急设备配置标准,并推进应急救援保障资源和信息共享系统建设,允许机场在通过安全授权后,快速查询国内专业资质专家、各型号特殊设备、各航空器特殊部件、救援案例处置复盘等信息。另外,建议机场与航企建立可靠的视频通信系统。通过以上措施,各机场可在演练前通过系统查询相关信息,制订相应演练方案,并预约好专家、设备;通过与航企进行现场视频通信,就某一特殊处置进行沟通,使演练收到更好效果。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机场应急队伍只有历经无数次“正常情况下超常发挥”的淬炼后,才能实现向“超常情况下正常发挥”的蜕变。未来,机场应急救援演练应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使演练各相关部门和个人“演”和“练”的效率更高、质量更高,为筑牢机场应急防线、保障高水平航空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 :张连升,系民航温州监管局局长)

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 彤

审核|韩 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