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世民虽然是历史上最会打仗的皇帝之一,不过他能够做到皇帝的位置也不单单是他自己的原因,在他的身边还是有不少能臣良将的帮助。对于这些帮助过自己的功臣,李世民都将他们放在了凌烟阁中。



今天要说的就是凌烟阁中一位,在当年的玄武门事变中他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落得一个被杀的下场。在他被杀之前李世民甚至亲自前往送别,想想两人多年的作战经历,李世民也不由地感伤落泪,为什么这样还是要将他给杀了,此人究竟做错了什么?



一、信任有加

上文所说的正是侯君集,可以说侯君集那也是李世民嫡系的存在,毕竟他在李世民尚且在王府的时候就跟随在他的身边了。

其实侯君集也算是武将世家出身,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有过在朝为官的经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出身,侯君集对读书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侯君集虽说是对武艺很感兴趣,但是他却没有一行有突出表现。他确实是样样都涉及,也曾经拜当地武艺高强之人学习,他却没有一项是能够精通,能够是其中佼佼者的。

当然也不能就这样肯定侯君集的身上没有什么特长,他十分地英勇,甚至能说他被李世民看中,就是因为他身上的英勇。



在他和李世民结识的时候,李世民还是秦王,在得知了侯君集的能力后。李世民就将他收到府中。当然侯君集对李世民这个上司也是很尊重的。两人在那之后也渐渐地熟络了起来,也就是在熟悉后,李世民知道了侯君集的母亲竟然和自己的母亲是同宗。



有了这样的一层关系后,李世民对他更看重了,必须要说的是,此时的侯君集的能力是很出众的,是以在他的身上李世民也愿意倾注更多,将他当成自己的心腹培养。上文也说了侯君集在很多方面都有所涉及,但都不精。



这不在李世民的身边他就学习到了不少,尤其是在战场上的一些战术等,侯君集也耳濡目染的学习到了,并且因为他的英勇,在李世民的身边他也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让李世民对他更加地看重。



众所周知李世民最初是坐不上这个皇位的,他能够坐上皇位正是因玄武门事变,其实大家也都知道玄武门事变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情。失败的话,参与的人都是没有活路的,即使是这样侯君集还是义无反顾地加入到其中。



他的功劳,李世民一直都是牢记在心的,这不在李世民坐上皇位后,就开始论功行赏,其中侯君集更是凭借自己的战功和李世民之间特殊的情感被封为了“潞国公”李世民在登基后只封了五位国公,侯君集就是其中之一。



二、狂妄

众所周知在李世民坐上皇位后,整个天下也不是很安定的,周边的这些小国家都在不停地挑战李世民的底线。李世民也不是那种能够容忍的君主,并且当前的大唐也正是繁盛的时候,即使是战争也能够支撑得起。



李世民麾下的大将也不少,所以他也并非是每一次都亲征,在对抗高昌的时候李世民就是派遣的侯君集前往的。当时高昌也是十分地张狂,根本就不将大唐放在眼中,要和大唐桥归桥路归路。



在李世民的一声令下侯君集带着大军就出发了。侯君集这些年在战场上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他很快就让高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有多么的愚蠢。

高昌这个国家自此不复存在,按道理说此战侯君集取得了这样大的战绩,迎接他的应该是李世民的嘉奖,事实情况却并非是这样。



其实也不能怪李世民,因为在攻打完高昌后,侯君集犯了三个错误,正是这三个错误让他没有受到嘉奖。首先就是他竟然将高昌的金银珠宝还有一众女子占为己有,根本就没有上报给李世民。



这一点也让朝中很多人纷纷上奏弹劾他,当然他没有告知给李世民的也不仅这一件事,还有一件事,他没有告知李世民就自己随意发配相关的人员,虽说这些人身上的罪名不大,但你毕竟是一个臣子,是不能自己做主的。



最后一个就是纵容手下的士兵抢掠百姓的财宝,这种败坏大唐名声的行为。李世民可不气愤吗?其实这也只是李世民对他的一个警告,毕竟什么实际性的处罚也没有,关了他一段时间就放出来了。



但是李世民的这一行为却在侯君集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痕迹,在侯君集的心中也开始对李世民不满。就在此时侯君集遇到了一位“盟友”他和这一位盟友在一条万劫不复的路上一去不复返。



三、剑走偏锋

可以说最初李世民也是一位坚定的嫡长子继承制的推行者,是以在他刚刚坐稳皇位就将李承乾封为了太子。其实大家在回望封建王朝历史的时候就能够发现一个规律,但凡是在太子之位上坐很久的,几乎是没有能登基称帝的。



这一位太子位置也并不是很稳,虽说他已经是太子了,但是整个朝中所有的大臣都在盯着他。甚至能说在他的身上不能有一点的错处,这些文官们在发现他有什么行为出格后就开始给李世民上奏弹劾他。



甚至是一些小事情都不能被放过,可以说李承乾的压力是很大的,并且在此时李世民的举动也让李承乾没有安全感,李世民十分宠爱次子李泰。他的这一行为让李承乾太子之位更加摇摇欲坠,长时间的压抑让李承乾也不由地剑走偏锋。



李承乾总是会担忧自己的这个太子之位会坐不稳,想到朝中群臣的态度,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不过他的这个决定单单他自己是做不到的,于是他就想到了早就对朝廷对李世民有意见的侯君集,也就是这样两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当时侯君集的女婿在李承乾的东宫任职,这不正好就给两人认识提供了基础。上文也说了侯君集是切实地体会过玄武门事变的,他清晰的知道太子要是一直不付出行动是会被人夺取太子之位的,于是他就开始挑动李承乾造反。



最开始李承乾是犹豫的,但看着父亲的举动,最终也不得不决定走上这一条路。李承乾的造反毫无疑问地失败了,其实通过李世民的种种行为都能够看出他也是一位慈父,可以想象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冲击。



就在此时李世民又得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太子的谋反中,侯君集也参与其中。最开始的时候侯君集是沉默不语的,但是在看到自己女婿的供词后,他也不由地认命。

李世民也知道侯君集犯下了大错,但是想想当年侯君集尚且年少之际就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这些年的情谊让李世民也不忍心对他动手,所以就在朝堂上替侯君集求情,希望能够网开一面。



但是却被大臣们拒绝了,大臣们都不赞同放过侯君集,并且都认为依靠就侯君集这样的罪行应该处以极刑。即使是李世民也没有办法违背整个朝廷的意思,只能是含泪下旨将他杀了。

在行刑前李世民亲自去狱中送了侯君集最后一程。想着多年的情谊李世民不由地泪湿眼眶,直言:下次见你就是遗像了!侯君集也流下了懊恼的泪水。



结语

虽说不能赦免侯君集,但是李世民还是对他的家人网开一面了,众所周知像侯君集这样的罪名,他的妻子和孩子都是不能活命的。但是李世民却宽恕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也算是给侯君集留了一个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