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口口声声称“乌克兰停火谈判正在进行”,但战场上的炮火却没有丝毫停歇。4月9日,俄罗斯《独立报》披露,乌克兰武装部队正加大对俄边境地区的打击密度,目标直接指向俄境内民用基础设施,特别是能源系统与居民区。据俄国防部消息,仅在过去24小时内,乌军就两次试图袭击俄方能源设施,造成库尔斯克州高压线断电,扎波罗热变电站受损,布良斯克州更因密集打击引发火灾并造成平民伤亡。



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迅速出面发声。他援引总司令瑟尔斯基的汇报称,有必要在俄乌北部边境建立“缓冲区”,并强调要“全线打击俄军,以摧毁其装备与后勤”。这不是一次例行表态,而是对当前乌军战线南北扩张、战术升级的直接背书。换句话说,乌克兰已经不再满足于“守住东线”,而是试图将战火推入俄本土边境腹地,逼迫莫斯科正面回应、加大战争成本。

战争从未远去,只是换了方向。如今战线正迅速从扎波罗热、顿涅茨克一线向北转移。布良斯克、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等俄边境州份,正逐渐从“战略缓冲带”转变为乌军实际的打击对象与渗透目标。这标志着乌克兰的军事策略发生重要变化——从单纯防御转向主动袭扰,意在打破俄军在前线僵持不下的战略局面,通过对其后方基础设施、能源网络与民众生活区的打击,动摇俄军战争意志与资源链条。

乌军正在“越过红线”,而泽连斯基对此并未掩饰。他公开鼓励对俄境实施打击,甚至提出“建立缓冲区”的说法,已不仅是防御性口号,而是进攻性行动的舆论预热。这不仅会激化俄方军事反应,更可能引爆俄国内舆论情绪,迫使克里姆林宫进一步加码军事调度,以维持“国家主权不受侵犯”的形象。



俄方的回应同样强硬。俄国防部称,俄军正逐步“解放”库尔斯克州部分被乌控制的村庄,收复古耶沃,围堵戈尔纳利与奥列什尼亚两个据点。退役上校波波夫则公开表示,俄军在边境地区的反击已初见成效,且“将在北部建立新的战略纵深”,暗示俄罗斯也将从防御转向清剿。战线在北部迅速升温,一场更复杂、更危险的边境攻防战已悄然展开。但问题是,在当前这个阶段,谁在为这场冲突的再升级推波助澜?

虽然特朗普政府一再宣称“倾向和平解决”,但实际上,美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从未停手。武器、资金、情报、舆论全面支持,令乌克兰即使在前线伤亡惨重的情况下,依然能维持攻击频率,并将触角延伸至俄本土。特朗普本人虽上任伊始声称“希望结束这场愚蠢的战争”,但在国内鹰派与军工集团压力下,其对乌援助并未实质收紧,反而在操作上更加“去政治化”,以军事顾问、“国际援助”、第三方中转等方式持续供血。



这正是当前乌克兰敢于越境袭击、不断打击俄基础设施的底气来源。一方面,他们需要通过主动进攻来重塑前线态势,为谈判争取筹码;另一方面,也必须通过战争“热度”维系国际关注与援助力度,尤其是西方选民对“持续资助”的耐心正在迅速消耗的当下。战火成了政治工具,民用设施、边境平民、能源系统成了代价。

如今,战争不再集中于顿巴斯前线,而正在转变为一种“全境游击化”的新态势。从无人机突袭,到小股渗透破坏,再到远程导弹打击电网,乌军手段更加灵活,目标更加“战略性”。而俄罗斯的回应,也从大规模地面推进,变为更精准的反渗透清剿和基础设施防护。这种战法上的变化,预示着一场持久、分散、高强度的边境对峙正在成型,且极可能持续整整一年甚至更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