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黎巴嫩真主党,长期被视作中东地区最强悍、最具争议的非国家武装力量之一,如今终于释放出“愿意讨论解除武装”的信号,顿时引爆国际舆论场。这一表态来自该组织一位高级官员,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明确表示:只要以色列从黎南部全面撤军并停止军事行动,真主党愿意与黎巴嫩总统就武装问题展开对话。这一转变,不仅打破了该组织长期以来在武装问题上的沉默,也昭示着中东格局正在悄然裂变。



真主党的让步不是忽然“开悟”,而是现实逼迫下的策略转向。以色列近年来对黎南部的打击越发频繁,军事压力不断增强,真主党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而更重要的是,其长期依靠的盟友——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在去年被彻底颠覆,真主党在区域范围内的战略纵深几乎被拔空,传统支撑体系失去了一个重要支点。更不用说,它在叙利亚战场上积累的伤亡与耗损,如今已严重反噬其本土力量。当武装不再带来安全感,甚至成为国内政治的绊脚石时,真主党不得不开始为自己的“合法性”寻找新的路径。

美国显然正在为这一局势“添柴加火”。黎巴嫩新总统约瑟夫·奥恩上任伊始便高调宣称要“建立国家对武器的垄断”,背后正是西方对真主党武装力量长期以来的施压与孤立策略。三名黎巴嫩政治消息人士指出,奥恩近期正推动就此问题启动与真主党的正式谈判。这显然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有步骤、有战略规划的政治围猎。



真主党对此显然不再强硬拒绝,而是以“国防战略背景下讨论武装”为前提,给出了交换条件: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的五个军事据点全部撤军,并永久停止空袭与军事挑衅。这种表态既不是完全的让步,也不是彻底的强硬,而是一种典型的“预设框架谈判”。把自己的退让建立在对方先行妥协的基础上,既保存面子,也争取空间。这种策略性表态,本质上还是在争取谈判主导权。

但问题是,以色列会后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以色列来说,真主党并非普通民兵,而是一个被官方列为“恐怖组织”的伊朗代理人,是对其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的实质性存在。多年来,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空袭、定点打击、乃至越境行动,从未停歇。如今要以色列先撤退再换谈判,几乎是不可能接受的筹码。因此,真主党开出的条件虽然听上去“现实”,但本质上仍是外交话术的包裹,试图把“主动解武”的舆论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也不能忽视,这次转向表态本身具有指标意义。一个曾在国内政治中高喊“抵抗是永恒神圣使命”的组织,开始松动“全面武装”的底线,至少说明:局势正在转变,压力正在逼近。

要知道,黎巴嫩正经历自内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家濒临破产,货币崩溃,失业飙升。真主党被不少黎巴嫩人视为“阻碍国家正常化的绊脚石”,其长期高举武装抗以的大旗,在国家民生日益凋敝的背景下已变得站不住脚。普通民众的耐心正在耗尽,“你们的导弹换不来面包”成了街头口号。真主党如果再不调整策略,甚至可能被国内局势反噬。

另外,西方国家不再满足于谴责,而是在资金援助、外交支持、对黎援助上设下“解除武装”的前提门槛。当“去军事化”成为国际社会默认的政治风向时,真主党想继续“既当政党又当军阀”的模式,显然难以为继。因此,真主党的姿态转变,不是转性,是转向;不是让步,是布局。它是想通过“谈武装”重新塑造国际形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