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2025年4月9日,由环球网与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全球气候治理与绿色转型学术研讨会”暨《特朗普新政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危机与应对》研究报告发布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成功举行。
会议汇聚来自社会各界的知名学者、政策专家及行业代表,包括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东方航空、上海纽约大学、浙江省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会,以及欧盟亚洲中心、英国伦敦国王学院、韩国国民大学等中外机构,共同见证报告发布并就气候治理的协同机制展开务实对话。
会上,环球网总经理单成彪与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健分别致辞,强调全球气候治理亟需学界与业界的智慧协作。单成彪指出,环球网始终致力于搭建各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此次报告的发布旨在从全球气候治理的危机中看到发展机遇,凝聚共识、群策群力,共同探索韧性合作机制的构建之道。王健提出,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关乎人类历史与现实的重大挑战,气候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也指出,未来上海社科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将与各界一起探索全球气候治理的破局之道。
报告重磅发布,系统解析特朗普新政影响
环球网课题组代表正式发布《特朗普新政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危机与应对》研究报告。据介绍,该报告由环球网牵头,邀请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顾问参与,历时6个月完成。
报告分为“背景、归因、危机、应对”四大章节,分析了特朗普新政府气候与能源政策的特点,以及全球减排合作效率降低、技术投资增速放缓等全球气候治理的新问题。报告也提出加强气候治理合作的多项应对建议,包括各方应携手强化多边合作机制,创新气候合作模式,深化区域协同,构建绿色技术与规则共同体。
现场学术讨论气氛热烈,共同探索多元解决方案
在学术交流研讨环节中,多国专家学者围绕“美国新政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影响”“区域性气候治理格局的多边进程”“各国气候治理及绿色转型多元力量”三大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前瞻性观点与建议。
会议讨论认为,尽管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全球气候治理多边机制造成冲击,但地方政府、企业及区域合作仍为绿色转型提供重要契机。各国需在规则重构中加强协同,亚洲国家可通过绿色供应链整合提升话语权,中欧在多个气候合作领域具有发展潜力。同时,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需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绿色转型目标的实现。
现场案例分享环节中,中国东航代表分享了企业在航空低碳设备领域的实践与成果。他指出,中国东航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在新能源机场设备领域取得诸多突破。其中,东航新能源设备更在海内外行业展会上亮相,获得行业内外广泛关注、促成多项国际合作。
此次报告的成功发布和学术研讨会的举办旨在为气候合作注入新动力,为关注气候治理与绿色转型的各界同仁提供指引。正如会议中提出的,气候治理需超越短期政策波动,加强气候治理合作机制建设,各方携手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