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关注25FALL的同学或多或少已经注意到,2025留学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因为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整个市场开始变得不确定,欧美的传统留学大国正在面临挑战,而以性价比著称的亚洲多个国家却有持续火热的迹象,今天Dr. Uoffer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些主流留学地的最新变化和趋势


(图源:pexels)

01

英国——申请难度下降,但学费又涨了

自从脱欧过后,英国的经济持续走低,来自欧盟的留学生减少,也因为国际生源不足,除了G5等老牌强校,很多院校都陷入了赤字。

好的方面是,很多院校为了招生,主动降低了申请标准,包括扩大list,放宽语言要求甚至直接降分。过去英国院校以严谨得近乎刻板的list著称,25年最显著的变化是双非背景的同学有了更多的选择,英国前百院校开放了更多通道。

但另一方面,英国国际学生的学费要比本土学生高2~3倍,也是学校财政的重要来源,今年学费普遍上涨3%-5%,以牛津为例,2025/26学年相比2024/25学年暴涨了10640英镑,折合人民币约9.7万元!

签证方面,为吸引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人才,相关专业PSW签证延长,尤其是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稀缺专业。非紧缺专业(如部分商科、文科)的PSW签证可能缩短至1年,或要求雇主担保,以减少低技能岗位竞争。


(图源:pexels)

02

澳洲——充满变数尽早上车

去年澳洲政府就宣布,将在2025年实施限制留学生人数,同时包括提高留学门槛,提高签证审核力度等举措,虽暂时并未明确落地。但有迹象表明,澳洲院校可能将不再是留学生的”救命稻草“了。

部分高校要求雅思总分7.0(单项6.5)或同等成绩,尤其是医学、法律、教育等专业(2024年已试点)。学生签证费用翻倍至1,600澳元(全球最贵)。

不过目前整体留学成本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现在想申请澳洲院校的同学可以尽早上车。

签证方面,针对紧缺专业(护理、工程、IT、教育等),485毕业生工签或延长,对于技术移民感兴趣的话也要积极关注各省的移民专业。同时澳洲推出了“区域创新签证”(Regional Innovation Visa),鼓励留学生在偏远地区创业(需雇佣至少2名本地人)。总体来说政策在像偏远地区倾斜。


(图源:pexels)

03

马来西亚——新晋的性价比之王

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更倾向于选择亚洲留学,其中马来西亚是性价比的代表。年均总费用8-12万人民币(含学费+生活费),以及可通过双联课程获取英美学位等优势尤其突出

据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EMGS)的数据显示:2023年该机构共接收了48,199份国际学生签证申请,相较于2022年的38,275份申请,实现了 25.6% 的显著增长。

显然马来西亚是准备全力迎接这波红利,最新发布的《马来西亚教育新蓝图2026-2036》旨在将马来西亚打造成为东南亚教育中心,未来教育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图源:pexels)

04

新加坡——政策友好但倾向“精英化”

多所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尤其是如人工智能等热门学科。部分专业录取条件适度放宽,如降低语言成绩要求或增加预科课程选项。

陪读政策放宽,父系亲属也可以获得陪读签证了。

在人才引进方面,针对紧缺的STEM领域人才,推出快速通道,“签证-就业-移民”闭环畅通,增设“新加坡人工智能学者计划”(AI Scholars Programme),覆盖50%-100%学费+生活费,需承诺毕业后留新工作3年。相对的商科/文科成本回报比下降。


(图源:pexels)

05

中国香港——人才争夺与身份红利升

近几年港校排名持续上涨,香港八大高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均有上升,教育质量和国际声誉进一步提升。

特区政府通过“高才通计划”扩容,将全球百强院校纳入认可体系。可以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内地考生把高校作为深造的首选,中国香港也提供了人才更宽松的政策。

毕业生留港期限从1年延长至2年,STEM(科技、工程、数学等)专业毕业生可额外获1年续签,期间无需雇主担保。全球百强名校毕业生可直接申请2年签证,覆盖院校从本科扩展至硕士,且允许带家属。

种种举措释放出中国香港正在争夺高端人才的信号,可想而知港校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更加白热化。

大家对最新留学趋势有什么想法呢?留学选择地区和院校是影响个人发展轨迹的战略性决策,直接决定了学术资源、职业机遇,精准匹配地区产业需求与院校专业优势,方能将留学投入转化为长期竞争力,避免陷入“学历通胀”或“地域错配”的困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