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由四个不同时期建成的百年楼宇,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还经历了中国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它就是"北京饭店",一个传奇的存在。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无不被它雍容华贵的外表所震撼。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长安街上大大小小绚烂的街灯,似乎成为了它的嫁衣,使它变得更加神秘而光彩夺目。若想真正走进它,唯有沿着历史的轨迹,去一点点挖掘这座建筑背后的沉重和深邃的记忆。
一.北京饭店的前世今生
20世纪的第一个冬天,在崇文门大街苏州胡同的南路口上,有两个法国人在这里开了一间小酒馆。此时,门外是纷纷扬扬的大雪,还有熙熙攘攘的行人。2毛钱一小杯的葡萄酒,一份热气腾腾的煎蛋,一份香气四溢的煎猪排,让这条胡同有了不一样的气息。这就是北京饭店的前身。
第二年,酒馆搬到了东单,改由一位意大利人经营,更名为北京饭店。到了第三年,饭店再度搬迁,搬至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也就是现在的住址。
这里是寸土寸金的北京市中心,步行5分钟即可到天安门,比邻皇家紫禁城,与繁华的王府井商业街也是咫尺之遥,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注定了北京饭店不平凡的命运。
后来,中法实业银行接管了北京饭店,将饭店扩建成5层的大楼。10年后,又新建了一幢7层大楼。无论从建筑风格还是内部装饰,都堪称一流,雄踞京城,是当时各界名流的汇聚场所。
北平解放后,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又扩建了两幢大楼,西侧大楼和新东楼,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北京饭店一跃成为新中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邓小平同志亲自题词"北京饭店",悬挂于饭店的前厅。为了迎接贵宾,饭店还配备了高档轿车,奥迪A8、别克GS、丰田考斯特等多款贵宾车队。
那两个法国人一定想不到,一个为了维持生计的小举动,竟在之后的百年岁月中,摇身变为一个与中国的历史命运紧密相连的存在。北京饭店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北京的长安街上。
在100多年的岁月中,大大小小重要的历史时刻相继在北京饭店上演,多位国际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它静悄悄地伫立在那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它让几代北京饭店人为之骄傲。
二.见证多位风云人物,参与多次风云会际
1.开国第一宴
新中国成立前的2个月,全国各地的爱国人士纷至沓来,参加一场重要的聚会。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也来过北京,但这一次非同往日,他们身肩着共商国事的历史使命,他们带着满身的荣耀和喜悦而来。
北京饭店作为接待各方人士的场所,任务艰巨。当时,新中国国旗、国歌的商议小组就设立在北京饭店,共同纲领也是在这里商榷诞生的。
新中国成立的当天,在北京饭店的大堂里,举行了盛大而隆重的宴会,历史上称其为"开国第一宴"。当时,开国功勋都参加了这场筵席,全场上下600多人,这是北京饭店有史以来承接的最隆重的任务之一。
这一刻,被永远地载入了北京饭店的史册里,见证过这一历史时刻的老北京饭店人说,这是他们的荣耀。时至今日,北京饭店依然是国事活动的重要场地,它承载着酒店功能和特殊政治身份的双重使命,见证着时代浪潮下历史的变迁,意义非凡。
2.主攻北京奥运
历史的厚重赋予了北京饭店独特的文化特质,使其在奥运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申办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来到北京进行考察工作。他们入住在北京饭店,详细考察北京申奥的各种准备条件,也包括北京饭店的服务质量和硬件水平,这一切都直接影响着申奥的成功与否。
考察团结束工作的临行前,曾真切地表示,在北京逗留的这段时间,北京饭店的全体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非常热情周到的服务。后来,北京申奥成功,国际奥委会正式批准北京饭店为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总部饭店。
203个国家的奥委会主席、秘书长等近千人下榻饭店。比赛期间,饭店全封闭式管理,北京饭店不仅是休息的驻地,还是国际奥委会的指挥中心。新北京、新奥运,中国的百年奥运梦终于插上了翅膀,而与世纪同行的北京饭店,也在历尽沧桑后,携手北京,携手奥运,创造了新的传奇。
3.名人的足迹
据北京饭店的店史记载,末代皇帝溥仪在御花园第一次品尝的西式茶点,正是北京饭店派出的人员做的,深得溥仪的赞赏。国共谈判签署停战协议后,共产党、国民党以及美国三方代表都住于此。
不仅如此,这里还留下过多位名人的身影。英国作家萧伯纳、印度诗人泰戈尔、孙中山、张学良等等,都曾下榻过北京饭店。饭店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名人住过的房间,房间里的陈设也维持着旧貌。
一些相关的书籍、字画、影像等,或悬挂于墙上或摆放于桌前,意欲纪念那些曾经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地成为了饭店一道特殊的景色,很多游客会慕名前来。
此外,北京饭店藏有历代名画数千件,潘天寿的《小憩》、徐悲鸿的马、关山月的梅花等,数不胜数。艺术大师齐白石曾为北京饭店作画《和平万世》,表达了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景,深受中外友人的喜爱。这些艺术作品的加持和点缀,使得饭店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穿梭于饭店的厅堂间,时刻都会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以及文化的积淀所带来的贵族气质。独特的地理环境,沉重的历史底蕴,想必,这就是外界公认其传奇的因素所在。
三.享誉全球的独创"谭家菜"
很多人都不知,在开国大宴以前,北京饭店一直主攻西餐,用西餐当国宴肯定不合适,于是,请来了9名做淮扬菜的资深厨师,才顺利完成了宴会的菜品。随后,北京饭店便引入了川菜、粤菜、上海菜等国内各大菜系。
7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其夫人曾到北京饭店的后厨参观,通过镜头的记录,让琳琅满目的中国菜瞬间名扬四海。从此,也让北京饭店有了"中国烹饪大本营"的称号。
北京饭店的众多菜系中,最为出名的是谭家菜,谭家菜是历史上流传已久的官府菜。谭家菜起始于清末明初,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创始人是谭宗浚父子,第一代传人彭长海,在解放后,就被招进北京饭店做国宴。
谭家菜以高端著称,口味甜咸适中,南北皆宜,讲究原汁原味,其高端之处,在于原材料的"精"、货真价实。曾有"人类饮食文明,到此为顶峰"的说法,所以普通百姓只能可望而不可即。
北京饭店曾作为谭家菜的代表多次出国献艺,"世界大城市首脑会议"、国际奥委会等贵宾,都品尝过蜚声中外的谭家菜。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谭家菜不再是一个神话,人均消费上千元的谭家菜走进了很多富裕家庭的家庭聚会中。
谭家菜起初只有100多个品种,而今已经发展到300多种,很多新菜都十分受欢迎,在不改变"谭"味的前提下,后代们勇于创新,使得谭家菜得到了更好的历史传承。
四.百年老店,也难逃创新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北京饭店周边崛起了很多家星级酒店,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作为一家百年老店,是否还能续写传奇?近些年,我们不乏看到很多老字号被后起之秀拍打在沙滩上,在这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环境下,即便是这样一个传奇的老字号,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同样会遭遇市场的淘汰。
北京饭店也深感危机,一直在不断创新,不仅仅在菜品上,硬件设备上、服务标准上都力求改革,欲打造成更加高端、更具高品质的星级服务型体系,以追赶者的态度去领跑。在历史的奠基下,找到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历经百年沧桑后,仍不显"苍老",依旧做到中国饭店业的翘楚,继续书写辉煌。
在古典与新兴的延续上,北京饭店是中国文化符号的代表;在传承与创新的路上,它依旧被赋予使命与责任;在历史与未来的对视中,它正在面对未知的挑战和机遇。相信,在今后的国际舞台上,仍然可以看到它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