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大家说他是无耻文人,也骂他媚权软骨,但也有人称赞他有文人傲骨,文学大家。他就是郭沫若,一个在大家口中两极分化,双重面孔的人。
郭沫若
很多人听到郭沫若的名字后都是一副不屑的样子,仿佛提起这个人都会令人感到不齿,实在是想不清楚郭沫若是哪里惹到这些人了。
“远看郭沫若,近看一条狗”这句话也被安在鲁迅头上,成为了用来骂郭沫若的经典名言。你可能不了解郭沫若,但你一定听过这句话。甚至前段时间,在第一个评论区看见一个官方号如此评论。不得不说,对郭沫若的抹黑范围之广,跨度时间之久,入民心之深真的独此一份。
郭沫若之所以被骂成这样,除了某些人刻意抹黑外,也跟大众评判一个人的标准有关。大众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具有偏向性和片面性。
对于普通群众来说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多大,在考古学方面贡献几何,什么甲骨四堂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重要。专业强的东西,普通人评价不了没有参与感,而私德却要遵守我们几千年的传统道德的规范。这方面不需要什么权威认证,是个中国人都知道标准。自然这点也就成了大多数人骂他的主要原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评价一个人要是非功过论明白,抓住一个点去反驳一个面试图将这个人钉在罪恶的十字架上是极度不公的。很多所谓的证据仔细考证一下就会发现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凭空捏造。
你可以因为他某些方面的不好,而不喜他。但你不能阻止别人因为他某些方面的好,而喜欢他。只能你骂他,不能我夸他,世间哪有这般道理。
郭沫若在大众里口碑差,印象坏的主要点一个是私德有亏,认为他抛妻弃子滥情渣男。其次是对权力的跪舔,写一些媚诗俗诗。再就是挖了定陵拆了北京城墙。
网上说铁骨铮铮郭沫若,这个铁骨铮铮在网友的嘴里并不是称赞而是反讽,讽刺郭沫若没有骨气。
然而事实上1926年7月,郭沫若投笔从戎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副主任
1927年“四、一二”事变前夕,撰写散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了蒋介石“背叛国家,背叛民众,背叛革命”的行径,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影响,但因此受到通缉;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这个时间点,我想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对当时的共产党意味着什么,在最危难的时刻选择了党,单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郭沫若并不是什么软弱之人。
其次网上流传甚广的一首诗《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被广大网友用来当做批判郭沫若跪舔权利的证据。可是这首诗就不是郭沫若写的,网上说这首诗的出处是《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压根没有这本书。而且他的书也没有超过500页的。
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玩弄姐妹花。也是众多网友常拿来批判郭沫若的主要事迹。
这个说法来源是1984年谢冰莹在台湾《联合报》发表的《于立忱之死》在这篇文章中称于立忱是在产房做流产手术,于立忱对谢冰莹大骂都是郭沫若这个王八蛋害的。
但是同样一件事谢冰莹在多年前《大公报》上却说于立忱是在割阑尾,她去看望。再怎么变,也不至于从割阑尾变成割孩子吧。
还有挖定陵这件事,这件事的主导者和发起者是吴晗,吴晗是明史专家。
他联合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等人,联名上书政务院,请求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陵墓长陵,很快就获得周总理的批准。
最后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地下入口,就去发掘了有点坍塌的定陵。这件事郭沫若有过错,可是把所有锅都让一个人背有点不公平吧。
更多关于郭沫若的流言真伪我推荐大家去看看中国历史研究院出品的《关于郭沫若同志十个流言及其真伪》。
骂人也要骂得有理有据,锤人也要锤得确切事实。不能仅靠三言两语就断定这个人是十恶不赦的坏人还是慈悲在怀的好人。
每个人的看法都有一定的片面性,我们尊重每个人片面的表达,但不应该赞同片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