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资本撬动城旅融合

——王闯

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地处武陵山腹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3%,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51.1%,海拔800米以上山地占比超70%。在传统认知中,这样“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常被视为发展桎梏——耕地细碎、交通闭塞、产业薄弱。受制于此,过去曾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宣恩,传统农业人口占比高,城区与景区功能割裂,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不畅,这实际体现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深层次矛盾。


守着好山好水,却难觅致富路径,作为山区县的宣恩遇到的困境并不特殊。进入新时代,宣恩人相信这里的山水并非枷锁,而是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本。如何真正将生态禀赋转化为撬动发展的支点,宣恩县委、县政府深刻领会“两山”理论核心要义,以“生态优先、城旅融合”破题,让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为加快山区县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坚持生态治理辩证法,筑牢绿色发展基底。20世纪90年代,穿宣恩县城而过的贡水河石块林立、水流不畅,雨季内涝、旱季扬尘。宣恩决心通过系统治水,激活生态资本:完成贡水河疏浚拓宽、雨污分流和生态湿地建设;在干流修建大中型水库,兴建河堤,解决县城逢雨必涝的问题;同周边县签订实施“双向生态补偿协议”,共同保护水生态环境;新建城镇污水管道、完成雨污分流管网……久久为功的生态治理让河湖重焕生机,贡水河湿地通过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深化城旅融合共生论,培育文旅支柱产业。宣恩推行城市总设计师制度,统筹考虑旅游项目和城市功能设施的“摆盘落地”,既推进景区建设,又完善城市功能,让每一个新建筑既是风景线,又是新地标,实现“城区即景区、建筑即景观”。在“景城一体”格局下,宣恩建成仙山贡水旅游区,这是湖北省首个以县城为支撑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2024全国十大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


——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打造长江旅游带重要节点。游客要进得来,品牌先得打出去。宣恩主动对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规划,以“仙山贡水·浪漫宣恩”为核心IP,赴上海、杭州等地开展专题推介。同时积极探索“南北交流”和“双向奔赴”新路径,与新疆博乐市、哈尔滨市道外区共同签订跨区域协作框架协议。2024年,宣恩跨省游客占比提升至45%。


宣恩坚持“无中生有”“有中培优”,“蹦仙迪”(融合土家民俗的户外音乐节)、“宣恩烤活鱼”、土家婚俗体验、沉浸式演艺等创新业态让游客愿意来、留得下。坚持以市民的眼光、游客的视角管理城市,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厕所免费对外开放;旅游旺季时允许车辆在路边有序停放,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采取引导提醒措施;扩大旅游基础设施覆盖面,打造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让游客实现“一机游宣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宣恩生态环境明显变好了。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8天,国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标准。先后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2024年,全县旅游接待达1100.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1.8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265.6%、383.5%。旅游的火爆极大提升了经营主体信心,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一票难求”“一房难求”等现象成为宣恩要着力解决的新问题。


宣恩一系列实践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山区县无需复制其他地区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特色资源的战略性布局、系统性治理、创造性转化,每一寸山水都可以成为高质量发展要素,“美丽山水”可变成“美丽经济”。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的,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您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推送,可以将“宣恩发布”微信公众号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页面下端的“在看”或“点赞”。宣恩发布感谢您的支持!

宣恩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 | 半月谈

编辑 | 林章羽 实习编辑 艾源

校对 | 梁倩

签发 | 欧阳章平 贺敏

投稿微信 | xuanenfabu

投稿邮箱 | xuanen@vip.163.com

广告合作 | 13329839797

宣恩县融媒体矩阵

云上宣恩APP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