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大学承担着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和教育家的使命,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 | 张祖武
云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师范大学承担着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和教育家的使命,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考察西南联大旧址重要指示精神,发挥云南独特区位条件,拓展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助力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
强内涵,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吸引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首先需要提升全球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师范大学作为师资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积极谋划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带头助力提升“留学中国”在国际教育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面向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扩大国际招生宣传,设立针对海外人才的卓越交流学习项目,吸引各国优秀青年来华进修学习,着力培养知华友华的教师教育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师范协同提质制度优势、同类院校地缘优势,协同联合开展国际教师培养。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建成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等,承办8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向全球派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2200余人次,在海外建有2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4个合作办学项目(云华职业学院),承办200余期国外中文教师、校长、教育官员、汉教志愿者等培训,累计1.5万人次参加;构建了本硕博贯通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是全国首批获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招收学历、非学历留学生2万余人次,其中80%来自南亚东南亚国家,成为南亚东南亚青年来华留学重要目的地大学。
拓视野,提升师资队伍国际竞争力。教育强国建设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出明确要求,师范大学应带头把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抓紧推进,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标,完善国际人才引进政策,面向全球加大高水平师资人才的引进力度。注重基础教育师资发展,支持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赴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研修访学,加强师范生双语学习、国际教学实践、国际机构实习等,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未来教师。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加快提升师生国际化能力素养,实施系列国家、地区公派出国留学项目,选派教师赴海外高校研修,累计聘请来自16个国家的外专外教90余人次,其中A类外国专家8人,国家友谊奖、云南省“彩云奖”获得者6人。
融资源,提升国际科研合作创新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教育科研合作是提升教师国际化教育理念、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师范大学应注重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创新设立国际教育科研基金,吸引海外科学家、外国博士生来华长期工作和学习研究,构筑更加稳固的基础研究合作平台。利用好我国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STEM教育等领域的资源,推进教师教育院校跨国合作,探索共同设立国际STEM教育人才培养项目,促进教师互访交流。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深入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入选“科创中国”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获批中老泰教育数字化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强化中老泰智慧教育研究、智慧教育软件研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等。
扩友圈,提升国际教育治理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是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师范大学在教育学领域普遍具有较好的学科资源优势,应带头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制定,扩大中国教育方案和标准影响。创新开展教师教学能力赛事,促进不同国家教师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近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建成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打造南亚东南亚国际中文教育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平台,发挥“非通用语言+纪检监察”办学优势,举办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领导干部反腐败专题研修班,产生良好反响。
站在新的起点,云南师范大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勇担铸魂强师使命,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答好新时代强师命题,加快西部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步伐,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
欢迎【关注】&【星标】&【转发】
来源 | 《中国教师报》
编辑 | 皮皮兵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