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的发布震惊了全世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成就,凝聚了全球众多科学家的智慧和努力。其中中国科学家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他们的贡献贯穿于整个探索和研究过程。
2019年4月10日,“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团队发布了M87星系核心黑洞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揭开了黑洞及其周围环境的神秘面纱。
来源 | 中新网
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是全球200多位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16人来自中国大陆。他们在早期“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国际合作的推动、观测与实践、数据处理和结果理论分析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4月1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天文大厦三楼,10位参与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现场
来源 | 澎湃新闻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董事会主席、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射电天文研究所所长安东·岑苏斯(Anton Zensus)说:“中国在这个项目中的参与是多方面的,我们与中国同事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事件视界望远镜”(EHT)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法尔克(Heino Falcke)也表示:“在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太空天体物理等领域,中国在这个全球项目中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早期EHT国际合作的推动
为了拍到黑洞照片,2017年,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共同组成“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项目早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沈志强积极投身其中。
沈志强
来源 | 新民晚报
沈志强长期钻研高分辨率黑洞观测以及黑洞物理理论与数值模拟。20世纪90年代,国内在相关观测设备上十分匮乏,沈志强只能借助国外的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开展研究。
1997年,沈志强带领国际团队对银河系中心人马座A *进行了20余次VLBI 技术观测。2005年,他在3毫米波段的观测中,发现了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的新证据,这一成果引发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并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沈志强开始致力于推动国内相关观测设备的建设。2012年,由他主持建设的上海65米天马望远镜落成。这台望远镜从立项到建成,历经重重技术难关,沈志强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试验与改进才攻克难题。建成后的天马望远镜迅速成为国际 VLBI观测网的重要成员,为后续中国加入EHT国际合作奠定了硬件基础。
参与观测与数据处理
在EHT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众多中国科学家深入其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江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射电观测基地驻站科学家,是亲临EHT观测现场的中国科研人员之一。他积极组织上海65米望远镜参与东亚VLBI网在EHT观测期间的协同观测。2017年,他参与了天马望远镜在13毫米和7毫米两个长毫米波段对银心共计8次以及对M87星系中央黑洞共14次的EHT协同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设备状态,确保数据准确采集。为了更好完成工作,江悟和同伴们冒险深入夏威夷火山口。那里,空气稀薄、气压低,不仅要克服高原反应,还要应对复杂的观测条件。
江悟
来源 | 上海科技公众号
但面对这一切,江悟甘之如饴:“去那里观测除了高原反应引起的气喘和些许头痛外,印象最深的是虽然在半夜观测,大家都热情高涨,工作时一丝不苟,通力合作。”
观测结束后,江悟又投身到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中。他搭建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处理机平台,使得图像校准速度提升百倍。在银河系中心黑洞Sgr A*的成像过程中,面对因隔着银盘上的气体和尘埃观测而导致的诸多困难,该平台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EHT项目中强大的计算平台之一,承担了一轮又一轮的成图处理和算法迭代优化任务。
国际合作与推动
路如森研究员在国际合作与项目推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他长期深入参与EHT等国际合作项目,凭借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组织起科研团队。他聚焦近邻超大质量黑洞与喷流的高分辨率成像研究,积极推进EHT、东亚(亚)毫米波VLBI等合作项目,与马普射电天文研究所成立伙伴小组,并牵头数十名国际同行共同开展合作研究。
2019年4月10日,路如森在EHT上海发布会上介绍最新发布的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来源 | 新民周刊
为了方便各国科学家的工作,路如森经常在晚上与美国、欧洲的同行召开视频会议,一觉醒来后又要处理邮箱中大量的待办邮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他和团队面临诸多挑战,但始终坚持不懈。
2017年,路如森与合作者对位于M87星系中心和银河系中心的两个超大质量黑洞开展首次成像观测,并于2019年成功捕获人类首张黑洞照片。
2021年和2022年又分别获得M87星系中心黑洞偏振图像以及银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张照片。
2023年,他牵头国际团队完成对M87黑洞及其周围环境的成像研究,在新波段捕获该黑洞照片,同时对黑洞周围的吸积流和喷流一同成像,实现给活动星系核的“中央引擎”拍摄“全景照”的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发表,引发全球广泛关注。
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的诞生,中国科学家进行了全方位深度参与,从推动国际合作,到观测实践,再到数据处理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中国科研力量的强大实力。他们的贡献不仅为人类认识黑洞迈出重要一步,也激励着更多后来者投身科学探索。
参考文献:
[1]在世界黑洞研究的前沿占据一席之地[N].上海科技报,2024-02-21(001).
[2]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团队谈“黑洞摄影记”:人类既伟大又渺小[OL].新京报,2024-02-13.
[3]中国科学家为人类首张黑洞照片问世做出积极贡献[OL].中国新闻网,2019-04-11.
[4]黑洞照片是怎么拍成的?中国参与者解密[J].新民周刊,2019(45).
[5]江悟校友:上海80后科学家参与拍摄黑洞 “科学数据很枯燥,结果很美”[OL].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2019-04-17.
[6]换个“频道”看黑洞:M87黑洞不再孤单![OL].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2023-04-26.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