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江南水乡。
早春的雨水就是来去匆匆。董家药铺的门槛被雨水浸得发黑,门楣上"妙手回春"的匾额却依旧鲜亮。药铺里飘出阵阵药香,混着雨水的湿气,在街巷间弥漫。
董大海坐在柜台后,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医书。他的手指修长白皙,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指节分明,宛如玉雕。这双手,是董家世代行医的见证,也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
"掌柜的,您这药......"一个佝偻着背的老妇人颤巍巍地递上一包药材。
董大海放下医书,接过药材轻轻一捏,眉头微皱:"大娘,这当归是去年的陈货,药性已经散了七分。您要是信得过我,我给您重新配一副。"
老妇人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这药是城东李大夫开的,他说......"
"李大夫?"董大海轻笑一声,"他连药材都分不清新旧,也敢开方子?"说着,他从柜台下取出几味药材,手指翻飞间,已经包好一副新药,"这副药您拿回去,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一次。若是无效,您尽管来砸我的招牌。"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走了。董大海望着她的背影,叹了口气。这些年,他见过太多被庸医耽误的病人,也见过太多因药不对症而加重病情的例子。每每想起,他都会不自觉地摩挲自己的手指——这双手,承载着太多人的希望。
雨势渐大,街上行人稀少。董大海正准备关门,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夫!大夫救命!"
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冲进药铺,怀里抱着个面色发青的孩童。那孩子约莫七八岁年纪,双目紧闭,嘴唇发紫,呼吸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
"怎么回事?"董大海快步上前。
"我、我也不知道......"年轻人语无伦次,"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董大海伸手搭上孩子的脉搏,眉头越皱越紧。这脉象古怪至极,时快时慢,时强时弱,完全不像寻常病症。他翻开孩子的眼皮,瞳孔已经有些涣散。
"中毒了。"董大海诊断。但随即眉头紧皱道:“现在送来已经太迟了……”
他转身从药柜最上层取出一个青花瓷瓶,倒出一粒朱红色的药丸。这是董家祖传的解毒丹,能解百毒。然而当他将药丸放入孩子口中,却不见任何起色。
董大海的心沉了下去。正当他准备再试其他方法时,门外突然传来一个沙哑的声音:
"让老夫看看。"
董大海抬头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一个身材瘦削的老者。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须发皆白,面容清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异常宽大的手掌。
那双手比常人大了将近一倍,指节粗大,掌心布满老茧,却给人一种奇异的美感。仿佛那不是一双劳作的手,而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老者缓步走进药铺,他的步伐很轻,却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韵律。董大海注意到,老者的手指始终保持着一种奇特的弯曲,像是在虚握着什么。
"这位老丈......"董大海刚要开口,老者已经走到孩子身边。
老者伸出他那双异于常人的手,轻轻按在孩子的胸口。董大海惊讶地发现,老者的手掌竟然在微微发光,那光芒很淡,却真实存在。
"看好了。"老者头也不抬地说,"这是'推宫过血'的手法。"
只见老者的手指以一种奇特的节奏在孩子身上游走,时而轻点,时而重按。他的动作看似随意,却暗含玄机。董大海看得入神,他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手法。
突然,孩子猛地咳嗽起来,一口黑血喷出。
"毒已经逼出来了。"老者收起白布,"再服些清毒的药,调养几日便可痊愈。"
年轻人千恩万谢,抱着孩子走了。董大海却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他从未想过,医术竟能达到如此境界。
"老丈......"董大海正要请教,却发现老者已经走到门口。
"明日,城西土地庙。"老者头也不回地说,"若想学这'推宫过血'的手法,便来寻我。"
说完,他的身影便消失在雨幕中。
董大海望着老者离去的方向,心中翻涌着难以平复的激动。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觉得,这双曾经引以为傲的手,此刻竟是如此平庸。
这一夜,董大海辗转难眠。老者的手法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那双手的神奇之处让他心驰神往。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拜这位高人为师。
次日清晨,董大海早早地来到城西土地庙。
破败的庙宇中,老者正盘腿坐在蒲团上。阳光从残破的屋顶漏下来,照在他那双奇特的手上,竟泛着淡淡的光泽。
"你来了。"老者睁开眼睛,"可知我为何选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董大海摇头。
"因为你的手。"老者说,"我观察你多日,你的手指修长灵活,骨节匀称,是天生的'医手'。只可惜......"他顿了顿,"空有其形,未得其神。"
董大海恭敬地跪下:"请老丈指点。"
"我姓陈,江湖人称'神手陈'。"老者缓缓道,"我这一脉,讲究'以手为医,以气御手'。寻常医者,只知用药石治病,却不知人手本身就是最好的良药。"
说着,他伸出右手,掌心向上。董大海惊讶地发现,老者的手掌竟然在慢慢变色,从正常的肤色变成淡淡的金色。
"这是'金手诀',练至大成,可解百毒,愈百病。"神手陈道,"但要练成此功,需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你可愿意?"
董大海毫不犹豫地点头。
"好。"神手陈站起身,"从今日起,你便是我陈氏一脉的传人。但有一事你需谨记:此术不可轻易示人,更不可用于牟利。若违此誓,必遭反噬。"
就这样,董大海开始了他的学艺之路。每天天不亮,他就要到土地庙跟随神手陈练功。最初是简单的手部锻炼,后来渐渐加入各种奇特的手法。
三个月后的一天夜里,神手陈将董大海叫到跟前。
"是时候教你真正的本事了。"他说着,从怀中取出一本泛黄的古籍,"这是我陈氏一脉的秘传《神手经》,上面记载了各种神奇手法。从今日起,你需每日研读,勤加练习。"
董大海郑重地接过古籍,翻开第一页,只见上面写着:"手者,医之本也。气者,手之魂也。以气御手,以手御病,是为神手。"
就在这时,庙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十几个手持棍棒的大汉闯了进来,为首的是一个满脸横肉的胖子。
"老东西,可算找到你了!"胖子狞笑道,"上次你坏了我大哥的好事,今天非得给你点颜色看看!"
神手陈神色不变,只是轻轻叹了口气:"大海,看好了,这是'震手诀'。"
话音未落,他已经迎了上去。只见他的手掌在空中划出一道奇异的弧线,轻轻拍在最先冲过来的大汉胸口。那大汉顿时如遭雷击,整个人倒飞出去,撞在墙上昏死过去。
其余人见状,纷纷后退。胖子脸色大变:"你、你这是什么妖法?"
"这不是妖法,是医术。"神手陈淡淡道,"这一掌,我震散了他胸口的淤血,治好了他的暗伤。只不过力道大了些,让他睡上一觉而已。"
董大海看得目瞪口呆。他从未想过,医术竟能如此运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滚吧。"神手陈挥挥手,"告诉你们老大,若再为非作歹,下次就不是睡一觉这么简单了。"
那群人连滚带爬地逃走了。神手陈转身看向董大海:"记住,医术不仅可以救人,也可以防身。但切记,不可滥用。"
董大海重重地点头。这一刻,他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神手"。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
董大海的医术突飞猛进,已经掌握了《神手经》中的大部分手法。他的双手也发生了变化,指节变得更加灵活,掌心隐隐泛着光泽。
这天夜里,神手陈将董大海叫到跟前。
"大海,你可知我为何选择在此时此地授艺?"神手陈问道。
董大海摇头。
"因为这里即将发生一场大疫。"神手陈神色凝重,"我夜观天象,发现此地阴气郁结,恐有瘟疫之灾。你既已学成,是时候一展身手了。"
果然,没过几日,城里开始出现奇怪的病症。患者先是发热咳嗽,继而全身起红疹,最后呼吸困难而死。官府束手无策,百姓人人自危。
董大海按照神手陈的指点,在城西设下义诊棚。他用"金手诀"为病人推拿,以"震手诀"疏通经络,再辅以特制的药方,竟然真的控制住了疫情。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那是个身穿黑袍的中年人,面容阴鸷,双手枯瘦如爪。他径直来到义诊棚前,冷笑道:"好一个'金手诀',没想到陈老鬼竟然把绝学传给了外人。"
董大海警惕地看着他:"阁下是?"
"我是陈老鬼的师弟,你可以叫我鬼手李。"中年人阴森森地说,"当年陈老鬼为了一本《神手经》,害死了我们的师父。我找了他这么多年,没想到他竟然躲在这里。"
"你胡说!"董大海怒道,"师父绝不是那种人!"
"是不是,你很快就知道了。"鬼手李突然出手,枯瘦的手指如鹰爪般抓向董大海的咽喉。
董大海仓促间使出"震手诀",却被对方轻易化解。鬼手李的功夫显然在他之上。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金光闪过。神手陈突然出现,一掌逼退了鬼手李。
"师弟,多年不见,你还是这般执迷不悟。"神手陈叹息道。
"少废话!"鬼手李厉声道,"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两人瞬间战在一处。董大海看得眼花缭乱,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神手陈全力出手。那双神奇的手在空中划出道道金光,每一招都蕴含着无穷的玄机。
最终,鬼手李不敌,吐血而逃。临走前,他恶狠狠地说:"陈老鬼,你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神手陈没有追赶,而是转身对董大海说:"大海,你看到了吗?这就是医术的另一面。它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关键在于使用的人。"
董大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经过这场风波,董大海更加刻苦地钻研医术。他不仅完善了"金手诀"和"震手诀",还自创了"柔手诀",专门用于治疗内伤。
神手陈看在眼里,欣慰地说:"大海,你已经青出于蓝了。是时候将《神手经》的最后一页传给你了。"
他取出那本古籍,翻开最后一页。董大海惊讶地发现,这一页竟然是空白的。
"真正的神手,不在于手法有多精妙,而在于心有多纯净。"神手陈说,"这一页,需要你用毕生的修为去书写。记住,医者仁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完,神手陈的身影居然在渐渐淡去,最后化作点点金光,消散在空气中!
董大海这才明白,原来师父早已仙逝,这些日子一直是以神魂在教导他。
从此,董大海继承了"神手"的名号。他游历四方,治病救人,将神奇的医术发扬光大。而那本《神手经》的最后一页,始终空白,等待着下一位有缘人去书写。
多年后,有人在一个偏僻的山村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的双手依旧修长有力,正在为一个孩童推拿。那孩童原本苍白的脸色渐渐红润,最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爷爷,你的手好神奇啊!"孩童天真地说。
老者慈祥地笑了:"这双手啊,不仅能治病,还能传递温暖。等你长大了,爷爷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