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内蒙古机场集团迎来重要时刻。当日11时,工作人员在包头东河国际机场集中联控中心(以下简称“集中联控中心”)通过远程控制台,先后操作包头机场4号登机桥和通辽机场7号登机桥,精准完成与飞机的全自动靠接。两次全自动靠接均在一分钟内完成,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例多机场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
内蒙古机场集团实现多机场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内蒙古机场集团供图)
当天,集中联控中心共保障包头机场和通辽机场的6座登机桥与18架次航班完成全自动靠接。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内蒙古机场集团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模式能够实现多机场、多设备、超远距离的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本次成功试运行标志着无人驾驶登机桥运行模式进入新阶段,有力推动了智慧机场建设。
向“多机场、多桥集控”迈进
对机场而言,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模式可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该模式成功试运行前,民航业多采用本地单一机场管控无人驾驶登机桥模式,无法发挥集团化管控优势。
2023年,内蒙古机场集团率先开展无人驾驶登机桥异地管控模式探索,并选取了呼伦贝尔机场的一座登机桥进行全自动驾驶异地管控测试。测试中,运行控制员在呼和浩特机场完成了对呼伦贝尔机场全自动驾驶登机桥的远程控制。在这个过程中,信号传输距离超过2000公里,最低测试温度达零下40摄氏度。测试结果证明,在超远距离和超低温条件下,内蒙古机场集团应用的相关技术依然具备L4级自动驾驶靠接能力,为后续开展集中联控模式探索奠定了基础。
此后,内蒙古机场集团进一步探索,希望能够突破“一个控制台控制一座自动驾驶登机桥”的限制,从“一对一”模式向“多机场、多桥集控”模式迈进。在此过程中,内蒙古机场集团创新搭建集约集聚平台,通过人工智能、高精度传感器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了一名运行控制员监控多个机场、多座全自动驾驶登机桥靠接飞机的目标。参与首批次集中联控的机场包括包头机场、通辽机场、呼伦贝尔机场和乌兰浩特机场。
内蒙古机场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模式采用的关键流程引导系统、运行任务调度分配方法等核心技术和沉浸式管控座舱等创新成果,显著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在国内申请3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欧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专利。
近万次测试成功率高达99.95%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长期以来,中国民航高度重视航空安全,新技术应用必须以安全为根基。为确保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模式安全可靠,内蒙古机场集团以体系化思维进行安全管控。
在试运行前,内蒙古机场集团对103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整体评价和验证,参与试运行的各机场从运行安全和变更管理等方面开展评估,登机桥操作、机务和地服等岗位工作人员也对相关风险点进行了仔细梳理,实现了分层级风险管控。
进入运行阶段后,内蒙古机场集团全面优化各岗位流程,将工作做实做细。例如,在多任务、多机场机型确认方面,项目组设计了机务人员两次输入机号、远程运行控制员再次复核的校验方式,确保机型信息准确可靠。
新技术、新模式的顺利应用,离不开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为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内蒙古机场集团采用“培训+准入”“理论+实操”“观摩+实习”等方式,大幅提升相关人员的专项能力。同时,内蒙古机场集团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制定远程手动操作和本地操作措施,确保第一时间对突发故障进行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
此外,为最大限度确保安全可靠性,项目组还对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项目开展了近万次测试,包括模拟器测试、过夜真机测试、多任务调度压力测试等,成功率高达99.95%。
从人才培养出发实现“1到无穷”的跃升
“从0到1”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实现了无人驾驶登机桥领域的突破性创新后,内蒙古机场集团开始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希望在“从0到1”的基础上实现“从1到无穷”的跃升。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内蒙古机场集团从人才培养出发,目前已经培养了多名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星级培训师和专家级远程运行控制员,可为国内其他机场提供业务培训和经验借鉴。下一步,内蒙古机场集团计划在集团内实现该保障模式的全覆盖,同时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实现技术标准和运营经验的输出。
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给很多人的工作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也让不少人产生了“机器替代人力”的担忧。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民航运输市场逐步恢复,内蒙古各支线机场航班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在运输旺季,包括登机桥操作员在内的机场各岗位人员出现短缺,出现亟须用新技术、新模式解决保障人员不足的问题。
虽然短期内机器无法取代人工,但是面对科技的迅猛发展,内蒙古机场集团积极行动起来,提前布局员工转型计划。例如,在进入发展窗口期后,内蒙古机场集团一方面通过探索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模式,解决保障人员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部分登机桥操作员转至集中联控调度、运行控制等新兴岗位,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广阔的职业前景。
内蒙古机场集团登机桥操作员孟思同告诉笔者:“登机桥操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过去每次工作,我们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防操作失误造成碰撞问题。现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操作精度非常高,既安全又高效,为靠接工作节约了大量时间。同时,在接触新技术、新设备的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新技能,更有信心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无人驾驶登机桥集中联控模式转化应用,越来越多的机场和员工实现了双赢。
长期以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始终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不断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员工在创新创效上出谋划策,全力向打造行业领先机场集团的目标迈进。未来,内蒙古机场集团将不断勇攀高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民航报 通讯员任龙)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5年4月9日8版)
《智慧民航》导刊每周三
与广大读者见面
让我们一起
聚焦智慧民航建设热点
擘画全新未来
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邮箱:icanews@163.com
编辑|李季威
校对|张 彤
审核|韩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