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新质生产力"——这把重塑全球医疗科技格局的密钥,正以国家意志的强度刺破产业变革迷雾。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列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任务,到国家药监局近日明确将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列为塑造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中国医学影像产业已进入以“原研创新”定义规则的新纪元。

这场“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燎原之火,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第91届CMEF展会愈烧愈旺,势不可挡。

当5000家全球展商携数万款医疗科技产品同台竞技,东软医疗等国产医学影像领跑者用全链自主化成果证明: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打破"卡脖子"桎梏的系统工程。从核心部件国产化到诊疗场景革命,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这场升维之战已超越技术迭代,演变为国家高端制造话语权的战略争夺。

“得新质生产力者得天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谁能在原始创新深水区建立技术护城河,谁就将执掌未来十年全球高端医械市场的权杖。

在通用技术集团央企平台战略支撑下,2025年东软医疗正式开启“国家队”新征程全新的品牌口号“国匠创新 智领健康”更彰显东软医疗在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破解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的决心。


值此品牌战略全面焕新之际,东软医疗携全线“自研创新”新品亮相CMEF:“双光子”CT系列产品持续引领国产CT攀登新巅;全域分子研究型3.0T磁共振以无间梯度和双能射频为核心掀起分子成像新革命30+高端设备、核心部件及AI应用实现全链可控、全栈智能......

这不仅为行业掀起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深度解读,也为医疗器械的下一波创新浪潮提供了新样本。


产学研医协同攻关!

助力高端磁共振前沿技术突破

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医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攻关模式,是实现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前沿技术突破的关键,也是点燃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科技创新的必经之路。

4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东软医疗磁共振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启动仪式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这是中国高等学府与国有医疗领军企业的强强联合,更是落实国家健康中国战略,推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重要里程碑。

活动汇聚了来自学术界、医疗界和企业界、媒体界的众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深度合作推动磁共振技术的创新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教授、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先生在活动中发表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在生物医学工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拥有多个国家级顶尖科研平台,其中上海交大磁共振诊疗高端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围绕磁共振诊疗一体化装备,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攻关实时磁共振、磁共振兼容机器人与材料、磁共振导航与介入、磁共振诊疗探针、多模态脑影像五大核心技术。核心骨干不仅有顶尖的学术背景,更有前沿技术创新研发的实力,这些将成为推进技术应用及临床转化的超级加速器。

东软医疗作为国产医疗领军民族品牌,具有深厚的产业转化能力和全球市场洞察能力。为突破高端磁共振的技术壁垒,东软医疗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目前已实现1.5T到3T磁共振全部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

作为国内唯二能稳定量产高性能3.0T磁体的医学影像企业,东软医疗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实现了超导磁共振的磁体、谱仪、梯度线圈、梯度放大器、射频线圈、射频放大器等所有核心部件全自主研发。搭载全新设计的双能梯度,实现了从硬件到软件,从成像技术、扫描流程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革新,让快速成像、高清成像、功能成像有了更稳固的基石,全面开启高端磁共振的双能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需要高校与企业挽手攀登,上海交大与东软医疗此次携手,必将突破医学影像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共同书写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的中国方案。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小勤教授致辞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先生在致辞中谈到:在通用技术集团央企平台战略支撑下,东软医疗开启了国家队的新征程,这意味着东软医疗承担着国家关于医疗装备安全更大的使命和责任。此次合作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东软医疗将全力以赴,提供最好的平台和产业资源,与上海交大的研究学者们一起,共同攻克磁共振领域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


东软医疗CEO武少杰先生致辞

上海交通大学-东软医疗磁共振联合研发中心项目启动,将成为我国磁共振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次合作将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以及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方面的优势,以及东软医疗在磁共振成像技术的研发、产业化等方面的势能。将临床需求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企业“出题”、科研院所“领题”、联合“答题”、最终在生产线上“验题”的创新路径正在加快形成,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培育更多向“新”求“质”的发展动能,推动高端磁共振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不断优化与拓展,实现前沿技术重大突破。

国产原研双链共振!

共同开启高端磁共振全新时代

在高端磁共振这一技术密集型领域,新一轮颠覆性技术的科研范式正是国产原研企业的优势所在。相比于“从0到1”的基础研究,国产原研企业更擅长“从1到N”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创新研究。对于新一轮颠覆性技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工程研究的传统科学范式链条不断缩短,国产原研企业的优势逐渐显现。

加强合作、融通创新的生态可以对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产生乘数效应。国产原研企业通过合作,结合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各自的比较优势,快速推动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创新突破。

4月9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同一场会议上,沈德无创时代与东软医疗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拉开帷幕。沈德无创时代及东软医疗双方团队,学术界、医疗界和企业界、媒体界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上海交大系科创企业沈德无创时代,依托陈亚珠院士团队40年医工技术积淀,由沈国峰教授带领交大系博士/硕士团队,自主研发国产高端无创治疗装备——磁波刀。该产品突破磁共振引导相控聚焦超声技术,攻克电磁兼容、精准监控等难题,形成超百项自主专利,填补国内空白,打破进口垄断。

作为国内首个将相控阵技术应用于子宫肌瘤无创治疗的系统,现已成功应用于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骨肿瘤、帕金森突发性震颤等领域,并逐步拓宽适应症治疗前列腺肿瘤、乳腺肿瘤等适应症的新方向。磁波刀已经获得2024年中国医学工程十大科技进步奖并且进入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头部磁波刀即将完成国内首例帕金森无创治疗。沈德无创时代成为产学研转化标杆,为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突围提供硬核范本。

而东软医疗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磁共振自主研发的民族品牌,用22年的坚守与开拓,一路见证了国产磁共振从无到有、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的突破。

2000年东软医疗研发出第一台0.23T永磁磁共振,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随后东软医疗又推出被国际用户誉为“永磁之王”的0.35T磁共振,图像和应用更加优异,远销美、德、意、韩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实现千台装机后,东软医疗又吹响了攻克核心技术、全链自主可控的号角,向一次次闯入技术无人区,一次次突破技术壁垒,使东软医疗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核心部件完全自主研发的磁共振整机厂商。此次CMEF展会上东软医疗强势发布NeuMR Wasa 3.0T磁共振系统,提供从结构到功能到定量到分子的全新诊疗路径,更是引发行业震动。

东软医疗和沈德无创时代的战略合作,绝非简单的叠加,而是源于技术理念高度契合、市场目标高度一致以及对民族医疗器械产业责任感和共同担当。

沈德无创时代董事长沈国峰在致辞中表示:双方合作将在技术融合、联合开发与创新协同、渠道共享、示范中心构建与品牌共创四大维度全面推进。将东软先进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和沈德无创时代先进的磁波刀无创诊疗技术深度集成,实现从精准诊断到精准治疗的无缝衔接,共同推动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并联合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性的磁共振无创诊疗示范中心,共同树立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的品牌标杆,提升国产设备在全球的影响力。


沈德无创时代董事长沈国峰致辞

东软医疗党委书记宋奇在致辞中谈到:磁共振领域正在步入诊疗和治疗一体化的新时代,磁共振引导下的无创技术在临床上有着巨大的需求,因此双方合作基础非常坚实。未来东软医疗和沈德无创时代将在技术、品牌和生态三个方面携手共进,共同创造更多有创新性的技术、产品及服务,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东软医疗党委书记宋奇致辞


人类历史上每一个重大的生产力升级进程,都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爆发,谁能跟上当代的新质生产力,谁就能引领那个时代的发展。

当下快速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则是创新要素的整合效率,这也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回望过去,东软医疗磁共振的进化史,同样也是一部医疗科技创新迭代史。从0.23T到3.01T,从系统集成到自主可控,20余年奋斗,成功曙光初现。

惟变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今日的东软医疗更加明确,从攻克核心技术到实现进口替代,不仅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坚定地推进原研创新,更要全面推进产学研医各界的深度协同,提升创新要素的整合效率,加速实现高端磁共振前沿技术的攻关,引领高端磁共振进入全新时代!

#2023年中国MRI报告

#2023年中国CT报告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

#中国医院信息状况调查2021-2022

#医用超声#内窥镜#监护#心脏电生理#康复#生殖健康#口腔#医美#家用医疗设备领域报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