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时隔8年再度更新,都有哪些“新内容”?
整理:刘可
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24年估计有5.89亿20至79岁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53亿。2型糖尿病(T2DM)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至95%,全球约一半的T2DM病例未被诊断,而这些未被管理的T2DM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肝病等严重的并发症。(更多详情可见:)
4月8日,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了《2025年2型糖尿病全球临床实践建议》(以下简称:《IDF指南》),这也是其时隔8年的一次重大更新。这份文件汇集了全球糖尿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建议,旨在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高质量、循证的T2DM管理方案。本文整理了《IDF指南》七个主章节的关键内容,以飨读者。
糖尿病、中度高血糖检测以及T2DM的预防
▌筛查与预防:建议对高风险个体进行糖尿病和中度高血糖状态(IH)的筛查,以识别早期治疗的受益者。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餐后2小时血糖(2hPPG)≥11.1mmol/L(200mg/d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48mmol/mol)
▌IH诊断标准:
FPG 6.1-6.9mmol/L(110-125mg/dL)
2hPPG 7.8-11.0mmol/L(140-199mg/dL)
HbA1c 5.7%-6.4%(39-47mmol/mol)
▌筛查方法:建议使用风险评分和生化检测(如FPG、2小时OGTT、HbA1c)。
▌预防措施:对于高风险个体,建议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目标是减重5%;可考虑使用二甲双胍作为辅助干预。
T2DM的血糖控制评估和目标
▌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良好的血糖控制可降低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HbA1c测量:HbA1c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标准,建议定期测量。
▌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目标:HbA1c<7.0%(53mmol/mol)。
个性化目标:根据患者年龄、并发症风险、预期寿命等因素调整。
▌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SMBG):建议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常规进行SMBG。
连续血糖监测( CGM):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用于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血糖控制指标:
FPG:4.0-8.0mmol/L(70-144mg/dL)
PPG : 4.0-8.0mmol/L(70-144mg/dL,优选)或4.0-9.0mmol/L(70-160mg/dL,可接受)
T2DM的降糖治疗——非胰岛素药物选择
诊断时
无并发症或心血管风险低:生活方式改变、二甲双胍、考虑联合治疗,可考虑二甲双胍联合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肥胖个体:生活方式改变、二甲双胍,可考虑二甲双胍联合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有心血管或肾脏并发症风险:生活方式改变、二甲双胍联合SGLT2i或GLP-1RA(优先选择SGLT2i用于心力衰竭)。
治疗中且未达血糖目标
▌无并发症或心血管风险低:
仅使用二甲双胍:增加SGLT2i。
肥胖个体:增加GLP-1RA。
联合治疗:增加SGLT2i或GLP-1RA,如果已使用SGLT2i或GLP-1RA,则增加其他降糖治疗。
▌有心血管或肾脏并发症风险:
仅使用二甲双胍:增加SGLT2i或GLP-1RA。
肥胖个体:增加GLP-1RA。
联合治疗:增加SGLT2i或GLP-1RA,如果已使用SGLT2i或GLP-1RA,则增加其他降糖治疗。
T2DM的降糖治疗——胰岛素选择
▌胰岛素启始:
在口服降糖药联合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稳定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应启始胰岛素治疗。
需配套开展患者教育、动态生活方式管理及定期效果评估,远程医疗可作为随访手段。
血糖监测方面,应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自我血糖监测,针对复杂胰岛素方案或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建议考虑使用CGM。
需定期检测HbA1c水平。
制定胰岛素方案时,应基于患者经济状况,从可负担的胰岛素制剂及输注设备中进行选择。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
起始阶段推荐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注射。
患者耐受且无禁忌症时,二甲双胍应持续使用。
根据临床需要,可联合其他降糖药物进行综合管理。
▌胰岛素强化:
基础-餐时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
添加 GLP-1 RA (单独使用或作为固定剂量组合)
胰岛素泵
▌胰岛素减量:定期评估胰岛素剂量、胰岛素需求和复杂胰岛素方案,特别是在老年、 达到血糖目标或 有 低血糖的 患者 中 , 根据需要减量和简化治疗。
T2DM的体重控制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肥胖是T2DM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全球约43%的病例与肥胖有关。尽管影响体重和T2DM控制的因素众多,但一般来说,每减轻1公斤体重,HbA1c可降低0.1%(1.1mmol/mol)。
▌生活方式干预:建议通过饮食、运动和行为改变实现至少5%的体重减轻。
▌药物治疗:
GLP-1RA类药物(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有效减重和改善血糖控制。
SGLT2i:有助于减重和改善血糖控制。
▌代谢减重手术:对于严重肥胖患者,代谢减重手术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并实现T2DM缓解。
T2DM的心肾保护
T2DM患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和慢性肾病(CKD)风险显著增加。
▌筛查与评估:
心血管疾病:使用风险评分、症状评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BNP/NT-proBNP)。
慢性肾病:评估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治疗策略:
强调血糖控制、血压和血脂管理。
优先使用SGLT2i和GLP-1RA等已被证明对心血管和肾脏有保护作用的药物。
其他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 i )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 ARB s )、 β受体阻滞剂等传统药物。
T2DM患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管理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筛查:
建议对所有T2DM患者进行MASLD筛查,特别是超重或肥胖且肝功能异常的患者。
使用 FIB-4评分评估肝纤维化风险,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生活方式干预:建议通过饮食和运动实现至少5%的体重减轻。
▌药物治疗:
GLP-1RA:改善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
SGLT2i:减轻肝脂肪变性,但对肝纤维化无直接影响。
胰岛素:适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代谢减重手术:对于严重肥胖患者,代谢减重手术可显著改善MASLD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ASH),但对晚期纤维化的改善有限。
小结
该指南通过整合最新循证证据,构建了从预防到并发症管理的全周期护理框架,特别在个体化目标设定、新型药物应用及多学科协作方面提出创新方案,为全球T2DM防治提供了临床指导。想要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获取《IDF指南》全文!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Global Clinical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ing Type 2 Diabetes – 2025. https://idf.org/t2d-cpr-2025
责任编辑|小林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