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声称,库尔斯克地区一系列关键战斗显示,朝鲜军队迅速改良曾被认为过时的战术,以契合乌克兰复杂多变的战场态势,已然成为乌方棘手的强劲对手。
战斗初期,朝鲜士兵以大规模集群作战形式投入战斗,缺乏炮兵、无人机或装甲装备的有效支援,这种作战方式使得他们极易暴露于乌克兰防御部队火力之下,成为易攻之目标。
不过,到今年2月,局势出现了显著变化。朝鲜士兵凭借自身庞大的兵力规模、过硬的身体素质以及在枪林弹雨中勇往直前的无畏勇气,再结合战术思维的灵活转变 —— 采用小股部队作战模式,同时借助俄罗斯武器库中种类丰富的武器,从精准制导炸弹到火炮,再到攻击无人机,作战效能大幅提升。此外,他们与俄罗斯军队的协同配合也更为默契流畅。
乌克兰第225团的上尉奥列格·希里亚耶夫评价道:“他们付出了巨大牺牲,但这些战斗经历无疑转化为宝贵的实战经验。”
据文章披露,去年12月,约1.2万名朝鲜士兵被派往库尔斯克地区。彼时,俄罗斯军队正试图在此地驱逐乌克兰武装力量。初上战场的朝鲜士兵展现出强烈的理想信念与体能优势,但战术运用尚显青涩。乌克兰无人机记录的画面显示,在寒冬时节,这些士兵缺乏炮火掩护与装甲支持,仍以大部队形式在荒原上艰难行军。即便战友身处险境,甚至不幸伤亡,他们依旧坚定地向前突进。进攻遇阻后,他们会暂且后撤,重新集结力量,随即再度发起攻势。
一位曾与朝鲜士兵交手的乌克兰特种部队士兵回忆:“那场景仿佛回到了二战时期,他们一个劲儿地往前冲,口中呼喊着朝鲜语向我们扑来。”然而,朝鲜士兵展现出了极强的战场适应力。
文章特别指出,朝鲜士兵对战术的快速调整堪称亮点,尤其是在应对无人机威胁方面。无人机初次登场时,朝鲜士兵起初未能充分意识到其杀伤力,但很快便摸索出一系列躲避乃至摧毁无人机的有效战术。比如,他们学会从侧翼迂回包抄敌人,发起协同攻击时,一方正面佯攻,另一方则趁势从后方突袭,同时还将兵力分散为更小规模的作战小组以提高灵活性。曾与朝鲜士兵交战过的特种部队士兵科特表示:“他们在直面现代战争的洗礼中迅速成长。”
在经历初期惨重损失后,今年1月初,朝鲜军队暂时从战场撤离,但大约一个月后又重返战场。自那时起,乌克兰士兵和军事分析人士一致认为,朝鲜士兵凭借与俄军的紧密协同、精妙的战术运用以及出色的身体素质,已然成为战场上不可小觑的重要力量。正如希里亚耶夫所强调的:“在高强度火力环境下,无人机让步兵生存环境愈发凶险,而朝鲜士兵无畏冲锋的勇气成为关键优势。在库尔斯克地区,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希里亚耶夫甚至认为,朝鲜士兵在某些方面对生命价值的“超脱”程度,甚至超越了俄罗斯士兵。
此前,韩国情报机构透露,朝鲜向俄罗斯增派了新一批士兵,人数不少于3000人。英国情报部门的数据则为这场战斗的残酷性提供了新的注脚:截至今年3月,朝鲜军队在库尔斯克地区对乌克兰军队的军事行动中伤亡人数超过5000人,其中约三分之一为战斗减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