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冬等:基层治理如何破解“层层加码”

教育强国


破解“层层加码”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压制行为结果,而在于重构任务传导机制与权责配置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弹性、可持续的治理机制。

“层层加码”是国家与社会治理中可能出现的一个“顽疾”,给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下级部门、基层单位造成了沉重负担,滋长诱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24年,党中央作出明确部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明确将“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纳入处分范围。

“层层加码”的内生动力

“层层加码”指的是,在多层级治理结构中,为了确保能够完成上级要求,每经过一个治理层级就添加新的内容或提出新的要求,导致治理任务量逐级放大,压力逐级增加。“层层加码”是治理任务转发、放大和执行的过程。

“层层加码”存在于许多政策领域,典型的体现方式是盲目增加任务数量、提高任务速度、扩充任务内容、缩短时限以及提高任务标准。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通过行政命令强行加码指标,要求经营主体数量倍增,最终导致虚假经营主体的注册现象,以应付检查。这种“层层加码”现象,不仅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还催生了数据造假、形式主义和折腾群众等不良风气。

在多层级治理体系中,存在着非常关键的中间层,起着对上级指令的传递解释作用。而在“层层加码”过程中,中间层则发挥着“加码”枢纽的作用。中间层传导的压力强度越大,就越反映其对加码任务的重视态度,越能够影响下级部门的任务优先排序和统筹调配资源的能动性发挥。

中间层在设定考核方式时,不仅考虑到任务的完成度,还会关注上级的期望值和外部压力,并据此作出适当调整。一方面,出于追求绩效的动机,中间层会设定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出色的业绩。另一方面,出于规避风险的动机,中间层在面临严格问责的任务时,通过主动加码打“提前量”,以减少问责压力。

把握下级部门加码的动机

作为执行方的下级部门面对的是多任务、多目标的治理格局,治理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必须在多项任务之间进行权衡,当中间层主动发起加码任务时,下级部门并非完全被动接受,而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应对。

一是“向下加压型”,多发生在资源不足且激励强度大的情境。当下级部门的治理资源不足以完成中间层的加码任务时,且在高强度的激励机制下,下级部门会避免再加新码,防止造成更严重的治理负担,而是通过任务下放或形式化考核来转移责任;同时,加强压力传导,通过增加会议频次、提高领导规格、增加奖惩力度等加压方式,将压力继续传导至更基层单位,造成执行空转与责任甩锅。二是“再加新码型”,多发生在资源充足且激励强度较大的情境。此时,下级部门可能出于争取政绩的考虑,在中间层加码的基础上再度加码,进一步放大任务强度,形成层层加码的“滚雪球”效应。三是“向上协商型”,多发生在资源不足且激励强度较小的情境。此时,下级部门可能将其识别为不那么重要的任务,通过正式请示或非正式沟通方式,尝试与中间层协商减压、调整任务目标,从而争取政策执行的灵活性。最终,加码任务可能被搁置或终止。四是“常规执行型”,多发生在资源充足且激励强度较小的情境。此类下级部门通常会按部就班完成加码任务,但不会主动上提标准或设置新的要求,而将治理资源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任务中,体现出稳妥应对的倾向。

治理“层层加码”需从制度机制上发力

破解“层层加码”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压制行为结果,而在于重构任务传导机制与权责配置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弹性、可持续的治理机制。

第一,完善考核机制,防止“唯任务论”。要推动绩效考核由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减少“指标崇拜”,适度下放目标设定权,给予基层因地制宜的弹性空间。第二,厘清职责边界,强化权责对等。通过制度化方式明确不同层级政府在各类任务中的责任比例,建立任务分解与资源配置挂钩机制,防止责任层层下移、资源层层稀释。第三,增强资源保障,缓解执行压力。基层政府任务繁多但资源短缺,容易形成“任务-资源”之间的张力。应提高基层财政自主权,推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同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和能力培训,增强其应对复杂任务的实际能力。第四,建立协商机制,实现上下良性互动。推动上下级部门之间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强化任务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反馈与动态调整,真正实现任务“共识下达”、政策“共建共治”。

【作者: 杨雪冬、赵家坤。其中杨雪冬系长安街读书会成员、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邱诗懿;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韩培涛、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报送遴选评荐《求是》《中国纪检监察》《党建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财政》《中国出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外交评论》等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安街读书会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理论读物,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