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欧阳睿 来源 | 4A广告文案

曾经,网友调侃,要想生活过得去 , 身上就得 带 点绿 。

但是万万没想到,一夜之间,一向以红色形象示人的“雪王”竟然被“绿了”!

近日有网友发现,河北廊坊三河市的蜜雪冰城被“绿了”招牌从标志性的红色变成了绿色,差点让人以为是冒牌山寨。


图源:小红书网友

谁能想到,三河市城管局一纸规定,红蓝黑三色直接“封杀”,让蜜雪冰城“被绿”上热搜。也曝光了三河市的暴力执法,网友调侃:绿了雪王,红了三河。


当雪王遭遇“色彩禁令”

蜜雪冰城一夜之间被“绿了”

蜜雪冰城一直以来以那标志性的红色招牌深入人心,红色本是最喜庆的颜色,却成了某些城市管理者的“禁止色”。

事情是这样的,有网友发布图片表示,三河市一家蜜雪冰城的招牌换成了灰黑色,没过两日,这家门店又改成了绿色。


图源:小红书网友

根据蜜雪冰城店员反馈,是城管说靠大路口的所有门头都不让用红色的,靠大路口的门头招牌颜色都改了,不是靠大马路的就没有改。


图源:极目新闻

有商户无奈地说,3 月中旬城管队员上门通知,红色不让用了,而且还只是口头通知,连个文件都没有。

于是,我们熟悉的"雪王"招牌从红底白字变成了绿底白字。



图源:小红书网友

红色已经是蜜雪冰城品牌特色了,这突然换成绿色,乍一看还以为是山寨版。



绿色不仅让人觉得像山寨,还影响食欲。


网友:难道是为了配合股市?



听懂的已经哭了......

不仅红色不让用,就连蓝色和黑色都被迫统一整改, 红蓝黑三色直接“封杀”。

且对方只是口头传达,并没有红头文件 。好一个"先斩后奏"的政策。

也就是说,除了蜜雪冰城,商户招牌一旦是红蓝黑三色的,统统遭殃。

最让网友震惊的是,中国红竟然不让用,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蓝色和黑色也没能逃过这 “颜色禁令”。蓝色常给人专业、可靠的感觉,很多科技公司、金融机构都喜欢用蓝色作为品牌主色调。黑色则显得高端、大气、稳重,不少品牌对黑色青睐有加。

可如今,在三河的街头,这些颜色的招牌都面临着被更换的命运。三河市这次的招牌调整,不仅没有给出充分且正当的理由,只挑颜色整改,针对的还是红色、蓝色、黑色这些十分常见且基础的商业配色,

三河市城管部门对此回应称,这是市政府城市规划的要求,并表示有关部门会有文件下发的,到时候会在公众号上推送。然而,截至目前,尚未见相关政策文件公开发布,商户们只能依靠口头通知来了解政策内容。

这下好了,红蓝黑三色都不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一起懵圈。


那么问题来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要不要改?



四大行只有农行符合了。


农行、邮政、雪碧、七喜或成最大赢家。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汉堡王、德克士一脸问号,默默退出群聊。



“红蓝黑禁令”缺乏红头文件

只有一纸空文

这件事离谱就离谱在,为什么红色、蓝色、黑色不可以?又为什么要规定用绿色呢?槽点实在太多了。


网友猜测,莫非是算了一卦?



又或者是:要想生活过得去,门头也得带点绿?


脑洞之大,笑发财了。

要知道,在三河市的上级部门关于城市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规范中,也仅有“规定户外广告设置的位置、形式、规模、色彩等基本要求”,并没有(甚至无权)对具体哪种颜色设置明确的禁止性要求。而往上追溯多部相关规范,更没有对店铺招牌颜色的苛求和干预。

那么,谁给的权利,“法无授权不可为”,红头文件还没出,任何具体的执法行为都无依据可支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任何对商户门头牌匾的整改要求,都应当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仅由当地仅城管口头通知说“靠大路口的所有门头都不让用红色的”,就让商家自掏腰包换招牌,这事换谁身上都觉到憋屈没处说理去。

大部分网友认为禁用常见商业色破坏多样性,属于“权力滥用”和“形式主义”。压抑城市活力。

一夜间要求城市店铺统一更换招牌的举动,别提有多离谱和荒诞。

根据网友曝光的,三河市“所谓的管理规划”,只是一纸空文,并不是专业的红头文件。


图源:微博网友

但是,重点来了,这项管理规定写的清清楚楚,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但蜜雪冰城是全国连锁品牌,这是不是一种“误伤”?

如果三河市只是要求本地一般店铺不能用红蓝黑,而不针对连锁店,那要求蜜雪冰城换颜色就是肆意加码。

肯德基麦当劳作为国际品牌,所幸逃过一劫。

如果连锁品牌也要求统一颜色,那中国电信的蓝,中国石油的红又怎么说?



从“被黑”到“被绿”

蜜雪冰城惨遭“变装”

地方要求门头牌匾改底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2023年4月,沈阳一街道沿街店铺招牌统一为黑底白字,蜜雪冰城标志性的红色招牌一夜之间变成了"黑白遗照风",配上那个微笑的雪王logo,莫名透着一股子诡异。

网友戏称这是"蜜雪冰城·殡葬特别版",还有人调侃:"这是要送走竞争对手吗?"


图源:小红书网友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地方的网友就曾晒出过类似的情况,不少商户招牌从字体到背景,从颜色到大小都需要改成一致风格,从而让整条街道看起来整齐划一。

以前靠门店颜色认路,现在是傻傻分不清楚。


这种强制统一不仅抹杀了商业活力,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商户们不得不自掏腰包更换招牌,更没有任何补偿,这种额外的经济负担,对于本就经营困难的中小商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特别是对于像蜜雪冰城这样的连锁品牌,其品牌标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认知,突然要求更换颜色,不仅影响了品牌识别度,也可能导致顾客流失。

4元柠檬水能征服学生党,却搞不定一张《门头整改通知书》蜜雪冰城这种大品牌尚且要硬着头皮刷漆,街边小摊小贩更是一肚子苦水。

况且,改招牌颜色真的有必要吗?从经济效益看,这种决策给商户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

说好的城市形象升级,结果把活色生香的街边店,统一成性冷淡风PPT模板。

市容管理从来不是简单的统一招牌颜色,城市规划≠统一颜色。

店铺招牌是商家立足于世的品牌,其招牌设计哪怕一个文化符号、一种颜色选择,都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美好憧憬。在文件没出来前,执法机关不能贸然行动。而文件制定、城市规划,更应该合理和合法,不能侵害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雪王的多巴胺变色之旅

融入环境的多变色彩

其实,蜜雪冰城不是第一次“变绿”了,之前蜜雪冰城和邮政联名,推出过绿色主题的门店。不过,不同的是,那一次的 “变色”,充满了创意和趣味。


图源:小红书网友

不仅仅只有门头,里面的装修也绿了。绿色的邮政元素和蜜雪冰城的品牌形象巧妙融合,不仅没有让人觉得突兀,反而还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去打卡。


图源:蜜雪冰城

店里很多纪念品联名款,入编的感觉真是不一样哈。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还有在一些景区里,蜜雪冰城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也会入乡随俗地对招牌进行一些改变。比如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景区,蜜雪冰城的招牌会融入当地的色彩和图案元素,变成五颜六色的多巴胺穿搭。



图源:小红书网友

另外还有古色古香的雪王。



网友:百变小雪。

这种变色是为了适应特定场景,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改变,消费者也乐于接受这样充满创意的调整。

这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个思考,城市是否也可以像景区对待雪王一样,对商户招牌有更多的包容性。不同类型的街道、商区可以有着自己的色彩风格引导,但不是强制的色彩禁令。

可这次在三河,蜜雪冰城是被迫 “变色”,而且还是在没有正式文件依据的情况下,却让人难以接受。

三河市的"红蓝黑禁令"看似只是关于招牌颜色的琐事,实则暴露了当下城市治理中的深层问题。此事并非孤例。在全国各地的城市管理实践中,类似的问题时有发生。

比如许多地方整改,换成黑色,一条街统一安装黑底白字招牌,看着渗人。


图源:大象新闻

追求的就是一个凄美,一些餐饮店更是毫无食欲,甚至不敢走进去。


图源:微博网友

这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所谓的"城市形象"或"整齐划一",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干预商户的正常经营,忽视商户的合法权益和市场需求。

每一家商户都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和经营特色,招牌就是他们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如果为了追求所谓的 “整齐划一”,而强行剥夺商家的自主选择权,那无疑是因噎废食。

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应该是包容多样的。不同颜色、不同风格的商铺招牌,共同构成了城市丰富多彩的商业景观。


图源:大象新闻

对比之下,长沙五一广场步行街五颜六色的招牌不但不觉得杂乱,反而具有烟火气。


就像网友说的,与其有空管颜色,不如干点实际的,关心一下当地的食品安全是否做到健康绿色。


部分城市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商家的利益,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多一些人性化的考量,少一些强行“变装”。

更多精彩文案 ,尽在【4A广告文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