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化时间工作室】
当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的百年交响乐团遇到北京这座东方古都,会产生怎样的奇妙共振?
近日,维也纳交响乐团来京演出,并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北京中轴线之旅。
踏上北京中轴线,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乐手们以脚步丈量城市脉络,并在永定门、天坛和钟鼓楼旁奏响西方古典音乐,以“行走的交响乐”的形式,搭建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在永定门城楼展厅内,讲解员为乐手们介绍了永定门城楼的建筑结构与深厚历史。随后,在永定门南广场和城楼上,乐手们演奏了丹尼尔·穆克《创意曲》第7号、托马斯·胡贝尔《三重奏一号》等作品,引来不少市民游客关注。
在天坛,当祈年殿亮起灯光,维也纳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奏响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代表着中国悠久礼乐文化的神乐署的演奏员也带来了一首典雅肃穆的《朝天子》。之后,中外音乐家们合奏了一曲中国民歌《茉莉花》。天坛神乐署箫演奏家王志杰介绍:“《茉莉花》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广泛的国际影响。我们选择与维也纳交响乐团合奏这首曲子,将它作为音乐的沟通桥梁。”
乐手们还前往钟鼓楼广场。在鼓楼二层的二十五面更鼓前,乐手们演绎了路德维希·格鲁伯《这将是杯美酒》和罗伯特·斯托尔兹《普拉特的树木再焕生机》。一名乐手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中国是一个有深厚历史传统的地方,这里的观众很热情。我热爱古代建筑,也很喜欢在户外演奏,这样离听众很近,大家可以凑上前来听我们演奏。”
此外,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教育平台下的“经典艺术讲堂”还携手维也纳交响乐团,邀请指挥和乐团各声部首席艺术家前往中国音乐学院,为管弦系和指挥系的青年学子授课指导。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化时间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