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
“体重管理”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
呼和浩特市各大医院也
纷纷开设减重门诊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体重管理门诊
其中市本级4家(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呼和浩特市中医蒙医医院、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自治区委属4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各医院组建专业的体重管理团队,包括营养师、内分泌科医生、运动医学专家、心理咨询师等,旨在为超重、肥胖及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群提供科学、专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哪些人需要健康管理?不同的人群体重管理要求一样吗?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与临床营养科主任彭英兰一同解锁体重健康管理密码。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14岁女孩180斤
长期高热量食物是罪魁祸首
14岁的小雨(化名)身高165cm,体重90kg,BMI 33.06kg/ m2,自幼喜欢喝饮料、奶茶,爱吃甜食、水果、肉等高热量食物,不吃蔬菜,不爱运动。因肥胖就诊,当时查空腹血糖1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9.2%,空腹胰岛素高,存在明显胰岛素抵抗,血脂、血尿酸高,肝功能明显异常,肝胆彩超提示中度脂肪肝。看到检查结果后,家长及患儿严重焦虑,医生给予心理开导,同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血糖高,但肝功能明显异常,暂时不能口服降糖药物,需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但患儿家属对胰岛素比较抵触。
根据患儿身高、体重情况,彭英兰和家长共同为孩子制定了治疗方案,根据患儿身高、体重情况,给予饮食运动指导,严格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不喝饮料、奶茶、甜食,控制主食、水果、肉的摄入,多吃蔬菜,主副食合理搭配,同时加强运动,每周保证5次以上中高强度运动,增加抗阻运动。通过科学饮食运动干预,没有使用任何药物,半年治疗后,患儿血糖完全正常,肝功能、血脂、血尿酸恢复正常,体重下降约15kg。
儿童肥胖绝非“长大自然瘦”的小事。研究显示:肥胖儿童中,60%青春期后仍肥胖,30%在20岁前出现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疾病。小雨的空腹血糖11.2mmol/L(正常<6.1)、糖化血红蛋白9.2%(正常<6.0),已相当于40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态。
这些红灯信号别忽视
若孩子出现以下情况,需立即干预:
① 体重增长远超身高发育
② 脖颈/腋下出现黑色棘皮(胰岛素抵抗标志)
③ 运动气喘、睡眠打鼾
④ 女孩月经紊乱、男孩乳腺发育
医生特别提醒:
► 戒断含糖饮料是第一步(1瓶奶茶≈12块方糖)。
► 主食替换为杂粮,水果限量每日1拳(果糖也致胖)。
► 每天1小时出汗运动比补课更重要。
当前我国6-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9%,相当于每5个孩子就有1个陷入健康危机。家长需牢记:孩子的胖不是“福气”,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从今天起,带着孩子一起放下奶茶、走向操场,别让慢性病在童年埋下祸根。
38岁男士这样的生活习惯
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
38岁的李志(化名),平素饮料代水,爱吃主食及肉类食物,不吃蔬菜,常年饮酒,运动量少。身高175cm,体重90kg,BMI 29.39kg/ m2。就诊时空腹血糖10.4mmol/L,糖化血红蛋白8.7%,肝功能明显异常,肝胆彩超提示重度脂肪肝。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肥胖、重度脂肪肝、肝功能异常。患者肝功能明显异常,同样需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但患者坚决拒绝胰岛素治疗。
为此,彭英兰给予饮食运动指导,严格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不喝饮料,控制主食、肉的摄入,多吃蔬菜,主副食合理搭配,忌酒,同时加强运动,增加抗阻运动,未使用任何药物。患者医从性好,严格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同时保证每天打篮球1小时以上。半年时间,患者体重下降20kg,血糖完全正常,肝功能恢复,腹部彩超提示轻度脂肪肝,患者糖尿病基本逆转。
我国35岁以上人群脂肪肝患病率超30%,每3个糖尿病人就有1个未满40岁。与其等三高并发症上门,不如从现在开始:把奶茶换成绿茶,用深蹲替代沙发瘫,别让“放纵”掏空你的身体。
医生特别提醒:
► 戒除所有含糖饮料(1瓶可乐=14块方糖)。
► 用柠檬水、淡茶替代,每日饮水>1.5L冲刷内脏脂肪
► 每餐先吃200g绿叶菜“打底”,再吃蛋白质,最后吃杂粮主食。
► 肉类优选鱼虾鸡胸,红肉限掌心大小/日,加工肉制品零容忍。
► 每周3次抗阻训练(深蹲/俯卧撑/哑铃)提升肌肉量,逆转胰岛素抵抗。
► 每日30分钟快走/骑行,碎片时间做靠墙静蹲(刷手机时就能练)。
► 应酬改喝苏打水+柠檬,宣称“遵医嘱禁酒”避免社交压力。
► 省下的酒钱购置体脂秤,每周记录腰围、体重形成正向激励。
科学给你的逆袭底气
✔️ 减重5%-10%,糖尿病缓解率提升60%
✔️ 肌肉量增加1kg,基础代谢多燃脂100大卡/天
✔️戒酒4周,肝脏脂肪代谢速度翻倍
27岁女士常年吃素
被诊断为内脏型肥胖
27岁的珊珊(化名),平素很注重体重管理,自认为进食主食及肉类食物会明显增加体重,故平时进食主食及肉类食物少,每日以少量主食及进食大量蔬菜为主。近半年来,稍微增加进食量体重随之增长,因此比较焦虑,不敢进食。平素不爱活动。身高170cm,体重65kg,BMI 22.49kg/ m2,腰围、臀围正常。如果单纯从BMI判定,患者BMI在正常范围,为正常体重。但进一步行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提示患者体脂肪含量超标(内脏脂肪面积124cm2),而骨骼肌含量明显降低,根据人体成分分析,该患者可诊断为:内脏型肥胖。
彭英兰为该患者制定治疗方案,高蛋白饮食,增加肉蛋奶豆制品等富含蛋白食物摄入,同时口服蛋白粉,增加抗阻运动,提高肌肉含量。4个月以后,该患者体重下降3kg,人体成分分析提示体脂肪含量下降,内脏脂肪面积98cm2,而骨骼肌含量明显提升,目前该患者BMI 21.45kg/ m2,且内脏脂肪面积达标(<100cm2为正常),目前为完全的标准体重。
彭英兰表示,单纯从BMI有时无法完全判断患者是否肥胖,尤其对于一部分素食、活动量少的女性,看着不胖,但有可能已经存在内脏脂肪面积超标而骨骼肌含量减少,其实已经属于内脏型肥胖人群。针对这部分人群,更多的是需要合理饮食,尤其是平时要保证蛋白摄入,同时需要配合有氧结合抗阻运动,以此可以减少体脂肪而增加肌肉含量。
医生特别提醒:
►BMI正常≠不胖:超30%“瘦子”内脏脂肪超标,腰围正常也可能藏“隐形肥肉”。
►节食毁代谢:蛋白质不足会“吃掉”肌肉,每减1kg肌肉,基础代谢下降100大卡/天。
►有氧≠万能:过度有氧加速肌肉流失,抗阻训练才是塑形关键。
科学重塑方案
✔️ 吃够优质蛋白:每日摄入标准体重(身高—105)×1.0g蛋白质(60kg女性需60g,如果是肌肉含量低的女性,需要高蛋白的摄入,每公斤体重需要摄入蛋白1.2g到1.5g)。
✔️ 碳水选低GI:每餐1拳头杂粮,搭配足量深色蔬菜。
✔️ 抗阻优先:每周3次哑铃/弹力带训练,增肌3%可提升燃脂效率50%。
减肥不是饥饿游戏,而是身体重组计划。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关注体脂率——健康的曲线,需要肌肉与脂肪的科学配比!
老年人BMI处于超重范畴
未必不健康
欧洲科学家调查发现,体重和死亡率之间成一条U形曲线。曲线的最低点是死亡率最低的体重值,这个值会随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60岁以下人群: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即BMI介于18.4~24.9为宜),死亡率是较低的。
60岁以上人群:BMI处于超重范畴(即BMI介于25~29.9之间)的人群死亡率最低,甚至比BMI指数标准(即介于18.4~24.9之间)的人群还要低6%!
为何适当超重,死亡率更低?
这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大,消化吸收功能本就会减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老人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一方面营养不良会导致抗感染能力、免疫力下降,可成为损害健康的重大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对中老年人而言,罹患各种疾病的可能性相对更大,而和疾病作斗争时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状况。
彭英兰建议,随着人体进入老龄期,消化吸收功能本就会减弱,再加上一些慢性病,老人均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老年人多做抗阻运动,一定要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尤其是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避免引起肌肉衰减导致身体虚、摔倒骨折等问题。
老年人体重管理关键点:
1、别迷信BMI,定期测体脂率/内脏脂肪;
2、吃足蛋白质(标准体重(身高-105)×1.0g-1.2 g),主食选杂粮;
3、抗阻训练增肌(每周3次),有氧运动辅助燃脂;
4、保证8小时睡眠,熬夜降低代谢。
健康是肌肉与脂肪的科学平衡
不是体重数字游戏!
大家一定要重视哦
转发提醒
让更多的人关注!
来源:青橙融媒
编辑:呼和浩特市妇联新媒体中心
声明:原创内容特别说明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和音视频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在文章下方留言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
戳在看的你,一直都那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