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9年8月,沈阳市猛禽救助中心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救助一只还没有成年的大鵟。

彼时这只大鵟被送过来的时候情况很是不好,甚至连自己吃东西都做不到,命悬一线。

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很快就对这只大鵟展开了救助,但它的身体很是虚弱,所以这样的照顾一持续就是3个月的时间。



后来工作人员还对这只大鵟进行了野化训练,评估它已经具备了生存能力之后,在11月份的时候将它放生了。

为了能实时监测它的野外生存状况和野外的生存能力,工作人员给它安装上了GPS定位,方便监测它的生存情况。



但是2020年的元旦刚刚过去,工作人员就发现他们当初安装上的定位器不动了,这意味着它有可能出事了。

于是救助中心的人开始出动寻找,后来在辽阳县和本溪县交界附近找到了它,但它却已经去世好几天了,已经被大雪覆盖。



工作人员都觉得这只大鵟死的很蹊跷,于是报了警,很快森林公安就来到现场进行勘察,很快就发现了异常。

他们发现附近的3公里周围竟然有很多人为投放的毒饵,这些东西都是用黄豆和玉米等一些粮食做的,一看就是故意为之。



于是工作人员将大鵟地尸体带回去进行了检测,结果他们发现这只大鵟吃下了有毒的野鸡。

而这只野鸡就是吃了有毒的饵料。

于是警方推测这附近应该有人非法捕猎野生动物,所以才使得大鵟也遭了殃。



后来民警来到事发地附近的村子进行走访排查,很快就找到了家住在甜水乡李家村的袁某。

经过询问之后民警发现,从2019年8月份的时候,袁某就在野外设置捕猎工具、投放毒饵诱捕野生动物,抓住之后还会私下进行一些交易。

而且袁某在这段时间内确实抓住了很多野生动物,所以他要面临的肯定是法律的制裁。



那么大鵟究竟是什么动物?

«——【·威严的猛禽·】——»

大鵟拥有着独特且威严的外貌,是一种猛禽。

它的体型硕大,成年大鵟体长一般在570-760毫米之间,体重通常在 1.3-2.1 千克。

大鵟的颜色有很多种,主要有颜色比较淡的、颜色比较重的和中间类型的。



淡色型较为常见,其头顶至后颈呈白色,略微沾染着棕色,且布有褐色纵纹,宛如精心绘制的自然纹路。

上体则呈现出土灰褐色,羽缘和羽干纹分别为淡棕色或灰白色以及淡褐色,这些颜色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保护色,使其在山林原野间能够巧妙地隐匿身形。



其虹膜为深邃的黄褐色,恰似两颗闪耀的宝石,镶嵌在头部两侧,赋予了它极为敏锐的视力。

它的嘴部呈现黑褐色,坚硬且锋利,犹如一把锐利的匕首,是它捕食猎物的有力武器。

大鵟的跗跖极为强壮,且被黄褐色羽毛严密包裹,这不仅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保暖作用,还在抓捕猎物时起到了一定的防护效果。



其爪部为黑色,尖锐而有力,如同钢铁铸就的利刃,一旦抓住猎物,便绝难逃脱。

当大鵟在空中翱翔时,从下方可以清晰地看到其翼下的白斑,这一显著特征成为了人们辨别它与其他相似猛禽,如普通鵟、毛脚鵟等的重要依据。

大鵟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猛禽,其栖息地范围广泛。



它常常出没于山地、山脚平原、草原等地带,甚至在高山林缘以及开阔的沼泽地、山地平原、沙丘以及荒漠地带,海拔上限达5000米的区域,都能发现它的踪迹。

作为肉食性猛禽,大鵟的食性极为丰富,啮齿动物,如田鼠、沙鼠等,是其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这些在田间地头肆意破坏庄稼的小家伙,在大鵟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野兔也是大鵟的猎物清单上的常客,凭借着敏锐的视力和迅猛的俯冲速度,大鵟能够轻松地追捕到逃窜的野兔。



此外,蛇类、鼠兔、旱獭等也都难以逃脱大鵟的追捕。除了这些小型哺乳动物,大鵟还会捕食蛙类、蜥蜴、雉鸡以及各类昆虫。

大鵟多在白天活动,是典型的日行性猛禽,平日里,它常以单独或成小群的形式出现。

冬季时,为了更好地寻找食物和抵御寒冷,有时会集成较大的群体。



在繁殖期,大鵟会表现出强烈的领地意识,会精心守护自己的巢穴周边区域,对于任何闯入领地的其他同类或动物,都会毫不留情地进行驱赶,以确保繁殖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大鵟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4-7月,它们通常会选择在高山悬崖峭壁的缝隙中,或者高大乔木的顶端筑巢。



它们会用树枝建造自己的巢穴,巢穴里面还会垫上柔软的树叶、羽毛等材料,为未来的雏鸟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家。

每窝产卵数量通常在2至4枚之间,偶尔也会有多至5枚的情况。



雏鸟孵化后,亲鸟会共同承担育雏的责任,不辞辛劳地捕食喂养雏鸟,直至雏鸟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大鵟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中亚、东亚以及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鵟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



在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茂密的森林中,以及广袤的草原上,大鵟在这里繁衍后代,养育雏鸟。

华北地区的山地、丘陵地带,也是大鵟繁殖的重要区域。

而在越冬季节,大鵟会迁徙至繁殖地以南的长江以北地区,来到相对温暖的地区度过寒冬。



尽管大鵟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等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生存毫无危机。

非法狩猎行为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对大鵟等珍贵野生动物进行捕杀。



此外,环境污染,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也对大鵟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影响了其食物来源和繁殖能力。

在中国,大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受到了法律的严格保护。



然而,要真正实现对大鵟的有效保护,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加强执法力度到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参考:检察日报《【他山之石】放生大鵟跟踪器停止不动,牵出下毒饵非法狩猎人》2020-3-2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