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江苏的藏友分享了自己“收藏梦”的 破碎,但说白了其实是“发财梦”的惊醒,下面是他的自我叙述。

我站在自家地下室里,望着堆积如山的"宝贝":那些曾经让我魂牵梦萦的"珍品",现在却像一座座耻辱碑,记录着我这些年交过的智商税。

十年时间,我的收藏事业经历了一次次的崩盘。


2015年,我在西边旅游时第一次接触到天珠。有个商人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这颗九眼天珠是当年文成公主带来的,能避灾招福,转手就能翻十倍。"

他手腕上那颗布满"眼睛"的珠子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泽,旁边标价6.8万。

"现在内地明星都在戴,李连杰那颗值一个亿呢!"商人的话让我心跳加速。回到家后,我立刻加入了几个天珠交流群,里面天天有人晒"捡漏"故事:某某花5万买的珠子转手卖了50万,某某用天珠换了一套房。


我拿出30万,通过群主买了一批"至纯天珠"。收到货那天,我特意沐浴更衣,按照"行家"指导用酥油灯熏烤,珠子表面果然出现了传说中的"风化纹"。

群主信誓旦旦:"这是千百年老珠的特征,明年这批好货至少值百万。"然后我又加了20万进了一批,期待着来年的暴富!

结果第二年,很多媒体曝光了天珠造假产业链。原来所谓的"至纯天珠"全是台湾工厂用酸蚀技术批量生产的,一筐成本都不到200块,我的投资瞬间变成了一堆玻璃珠子,连挂脖子上都嫌丢人。


天珠泡沫破灭后,我在邮币卡市场认识的老周给我指了条路:"玩邮票啊!1980年猴票发行时才8分钱,现在一张1.2万,稳赚不赔。"

我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扑向邮市。当时正值邮政疯狂增发"纪念邮票",什么贵金属邮票、丁酉年鸡票、戊戌年狗票等等,包装得花里胡哨。邮商们信誓旦旦:"现在买就是当年的猴票,放十年绝对暴涨!"

我遇到最疯狂的是2016年的"迪士尼邮票",面值2.7元的套票被炒到80多元。我跟着邮市大户们整箱整箱地囤,地下室很快堆了二十多箱。


结果邮政第二年就增发,据说是三倍量,邮市瞬间崩盘。我的"迪士尼珍宝"跌回面值,算上保管费还倒贴钱,“迪士尼”一下子变成“跌死你”。

更讽刺的是,后来我发现老周就是集邮公司的关系户,专门靠炒作新邮割韭菜。

本来还指望着手里的精品猴票、熊猫票有个保底,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猴票一路暴跌到五六千。熊猫票当年一度超过三千,我是单枚800元“抄底的”,买了数十张,指望着能回到90年代高峰,结果却一路跌到200多元!


2018年,我被拉进一个"普洱茶投资群"。群主"茶禅一味"天天发普洱茶拍卖纪录:"2003年班章茶王树拍出40万一公斤,普洱茶是能喝的古董,越陈越值钱"。

在茶山考察时,当地"大师"给我演示如何辨别老茶:"看这茶油,闻这陈香,至少存放二十年了。"

我鬼使神差地花了60多万买了很多所谓的"88青饼"、“野生老班章”,对方还开了"收藏证书"。


第二年,茶叶市场突然曝出"湿仓茶"黑幕。原来我花大价钱买的"陈年普洱",是用高温高湿催熟的劣质茶,喝多了会伤肝。

整个普洱茶金融体系一夜崩塌,我的"投资级茶饼"连原价十分之一都卖不出,毕竟谁会花几千块买一块可能发霉的“树叶”呢?

气得我把所有的茶叶都拿出来揉成一团,准备放个大缸里一起泡了,体验一下“醉生梦死”的感觉。


不甘心的我又转向"更保值"的古玩,可是没有基础的我,只能在各种民窑和赝品里打转,真正的圈子哪有那么好进的!

一直试图靠某个收藏品种“回本血赚”,这种赌徒一样的思维让我苟延残喘着,不想放弃却又不知道路在何方。我想,是时候放下了,白日梦也该醒过来了。

真正的收藏家玩的不是投机,是文化传承。像我这样想靠收藏发财的门外汉,最终只会沦为资本游戏的祭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