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各项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在这其中,“低空+”消费项目迅速出圈,多地推出了“低空赏花”旅游产品,“云端假期”从设想变为现实。据央广网报道,3月以来,“低空赏花”“低空飞行”搜索量激增。
其实不仅仅是在旅游领域,近两年,国家层面接连出台重磅政策,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低空经济加速走向规模化商用,越来越多的低空产品加快融入城乡与民生场景之中,开拓数字应用新空间。
翱翔云端:低空经济重构文旅体验
在西藏林芝市工布公园,亿航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在轰鸣声中腾空而起,航空器在空中完成了悬停、转向、绕飞等一系列精准动作,大批游客的目光也随着它上下起伏;广东深圳启动首条“低空花游”航线,推出低空花游服务,让梧桐山毛棉杜鹃花海尽收眼底;福建宁德三沙飞行基地开通了4条特色航线,串联起了烽火岛、东壁村、光影栈道等网红景点,让游客通过别样视角领略海岛风光……搭乘直升机飞上百米高空,这些曾经小众的体验如今已实现向“大众”的跨越,春暖花开之际,低空经济正拓展着旅游的边界和深度,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作为新兴消费领域,低空旅游产业正在快速扩张。一年多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推进低空+旅游产业落地。浙江横店推出“航空+影视+旅游”交旅融合;江西推出机场红色旅游精品航线;海南低空旅游产业已形成“1+5+N”的产业生态,除了直升机等主要板块外,还有航空培训、航拍摄影等衍生产业。
去年上海、广东、四川、重庆、安徽、江苏、河南等数十个省区市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或行动方案,助推低空文旅发展。据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达1.9万家,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飞行时长超2544万小时,为低空文旅奠定技术基础。中国民航局向广东和安徽的两家公司同时颁发了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标志着中国低空经济“载人时代”序章正式开启。
垂直深耕:低空应用开启多元场景
在福建泉州,一架农用无人机腾空而起,伴随着“嗡嗡”的声响,满满一筐脐橙跨越山坡,从果园运往仓库。仅仅90秒钟,150斤重的脐橙便运载完成……
如今,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当前,在祖国千米以下的天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除低空+文旅外,医疗运输、道路巡检、无人植保机等领域,正借助无人机实现颠覆性创新,“低空+”应用场景持续开拓经济新空间。
空中精准“送血”,架起空中“生命通道”。运载急救用血的无人机稳稳降落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用时仅15分钟,而原来地面运血大约需要90分钟。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携手深圳市血液中心成功打造全国首个5G+无人机血液运输智能空港平台,提高了血液空运效率和智慧管理水平,降低了医疗机构低空血液运输入驻“门槛”。
低空巡检,让道路畅通无阻。甘肃电信研发建设的无人化道路巡检系统在G30连霍高速公路嘉安段正式上岗执勤。据悉,该系统以“飞行底座+空中大脑+行业平台”的低空经济应用生态体系为基础,实现对G30连霍高速公路嘉安段的常态化运检工作,可智能识别道路施工、道路拥堵、大型抛洒物、杂物与垃圾堆积物、交通安全设施损坏等场景,并输出结果报告。此外,该系统还提供无人机道路常态化自动巡检、路面及设备设施动态自动化监测、无人值守结果报告自动输出等能力。
当下正值春耕时期,从南往北,数以万计的无人机化身“农田卫士”,喷洒农药、监测农作物生长,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江苏南京栖霞区陈店村,中国电信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帮助开展农田规划,无人机对指定农田进行航拍,获取多角度农田地图资料,便于下一步田间管理和农耕规划,极大提高了农田管理的工作效率。
筑牢根基:智慧监管护航低空经济
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从低空经济到低空消费,不仅是政策层面的深化,也释放出从顶层规划转向场景落地、从产业培育转向消费拉动的积极信号。而要让这个万亿级市场“飞”得更稳,进而更好赋能消费,是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空天信息研究室副主任周钰哲表示,国内低空经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且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存在“看不见、呼不到、管不住”的安全问题。
在深化低空经济技术创新方面,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星云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天翼星巡低空服务监管平台。其中后者可以一站式提供低空情报处理、空域飞行计划审批、飞行状态监视和预警、空域资源管理等服务,可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看得见、叫得到、管得住”,确保低空飞行安全、可控且高效。
低空经济正以多样的姿态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从文旅破冰到千行赋能,低空经济正经历从“盆景”到“风景”的质变。随着市场、生态、技术进入蓄势待发的“满弓”状态,低空经济这个新“风口”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概念验证”向“价值创造”迈进,即将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