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停车位多了,还实施了单向通行,不会再堵车了。”开车来九亭农贸市场买菜的市民王先生感慨道。九亭农贸市场日前完成硬件与服务优化升级,实现“颜值”与“内涵”双重蝶变。
环境蝶变:从“忧心”到“舒心”
九亭农贸市场建成已有20多年,原来的停车区域较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杂停放,高峰时段“一位难求”。车辆随意停放问题则导致市场周边道路拥堵,人车混行引发安全隐患。农贸市场负责人陈洁表示,市场原先缺乏明确标识和引导,部分车辆长时间占位,导致车位周转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
对此,亭中居民区党总支联合市场管理物业部门多次开展调研,了解顾客和商户的意见需求,挖掘市场外围空间。经过重新规划,市场在北侧区域新增停车位13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50个、充电口40个,并单独设置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区,实现了“车有位、停有序”。同时,设置单向通行车道,通过加装引导标识,明确车辆进出路线,避免交叉拥堵。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区停放后,市民的取车时间缩短约50%,“随到随停”成为常态,停车体验显著提升。“我们在高峰时段安排了专人引导,可以缩短车辆停留时间。”陈洁介绍,这样的举措不仅提高了通行率,事故率也下降超80%。
智慧赋能:小菜场里的“科技温度”
“一斤菜到手只有八两”,这是老菜场原来经常出现的信任危机,因部分摊位在“秤上做手脚”,消费纠纷时有发生。传统人工监管难以覆盖所有摊位,居民买菜时总要多留个心眼。
为根治这一顽疾,九亭农贸市场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在每个摊位配备AI识别电子秤,可自动显示菜品名称、单价、重量和总价,交易数据实时上传后台,杜绝了人为调秤的可能性。同时,市场在入口处设置电子屏,实时滚动当日菜价、热销榜单及商户诚信排名,让居民“未进市场先知行情”,扫码即可查看菜品产地、检测报告,实现“从田间到菜篮”全程可追溯。市场还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商户党员佩戴标识亮身份,带头落实诚信经营、门前三包责任。
“现在买菜,价格、重量都显示在秤上,再也不担心‘短斤缺两’了!”市民李先生指着摊位上的AI智能电子秤说道。九亭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后,消费投诉量同比下降92%,商户李师傅也表示:“坚持诚信经营,回头客自然就多了。”
服务升级:烟火气里藏着“邻里温情”
改造前的九亭农贸市场缺少无障碍配套设施,无法满足特殊群体的实际需求。为此,亭中居委会联合管理方,以党建引领成立“菜场焕新突击队”,聚焦残疾人需求开展专项改造。通过协商,决定由市场方在西入口铺设防滑花岗岩坡道,两侧加装扶手,并拓宽通道。通过每月召开的“商户—残疾人代表—管理方”三方座谈会,采纳“增加低位服务台”等建议,目前整改完成率达95%。
与此同时,还组建了残疾人士、社区志愿者“体验官”团队,全程监督施工质量,并成立了志愿者每日巡查队,第一时间解决购菜市民遇到的困难。“我们在每个分区显眼处张贴了管理人员姓名、服务承诺,居民有需求时很容易就联系到我们。”陈洁介绍道。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如今,残疾人通行更加便捷,日均有20多名残疾人独立进出市场。
供稿:九亭镇分中心
编辑:张小小 沈莉娜
审核:周样波 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