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付出了一点儿,对孩子却是一生的光亮”
“爱心妈妈”姜蔚青
“她”力量会带给一个孩子多大的改变?我们在“爱心妈妈”姜蔚青和结对关爱的孩子雯雯(化名)的故事里,看到了这种细腻之美、坚韧之强。
去年10月,在区直机关工委的号召下,自治区专用通信局的党员姜蔚青和单位3名党员干部,一起加入“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活动中。
“因为我是当妈的人,之前也当过义工,只要能对孩子好,我就愿意加入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姜蔚青说,当听到雯雯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妈妈,一股心疼涌上心头。“我有一个女儿,也积累了一些陪伴青春期女孩的经验。所以我想把雯雯当作小女儿看待,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
第一次与雯雯见面的场景,姜蔚青还历历在目。
姜蔚青与雯雯谈心。
那是在一个周末的上午,姜蔚青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敲开了雯雯家的门。没有母亲的家显得有些凌乱,瘦弱的雯雯穿着一件粉色棉服蜷缩在沙发上,大半张脸都被散乱的头发遮住了。“雯雯收到我送的礼物后,看不出高兴的样子,一直到我们离开,她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那天回去后,姜蔚青失眠了。雯雯的心门上了一把锁,如何让雯雯打开自己,在如花的年纪绽放青春的光彩?
姜蔚青快速进入“爱心妈妈”新角色。向雯雯的爷爷和爸爸了解孩子的喜好、与学校老师联系了解雯雯的学习情况、陪伴雯雯一起打扫卫生和做饭、与雯雯回忆她小时候的趣事、专门到书店买雯雯喜欢的书送给她、告诉雯雯女孩子青春期应该注意的事项、送给雯雯鲜花夸奖她“像花儿一样美”.......“和孩子建立信任其实并不容易。终于有一次,在帮她梳头发的时候,她对我说,‘阿姨,您上次送我的那支钢笔,是我最喜欢的蓝色’。”姜蔚青回忆,她当时激动极了,紧紧地抱住了雯雯。“雯雯对我有了依恋,我的坚持和努力也终于有了结果。从那一刻起,我更加坚定了要继续当好雯雯的‘爱心妈妈’的决心和信心。”姜蔚青说。
经过半年的相处,雯雯对姜蔚青已经完全打开了心扉,会主动对姜蔚青讲述校园里的趣事,会拉着姜蔚青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会远远地跑过来一头扎进姜蔚青的怀里。看着雯雯越来越开朗、笑容越来越多,姜蔚青的内心也愈加丰盈和满足,“虽然不是真正的妈妈,但是在陪伴雯雯的这段时间,我仿佛在重温‘花骨朵’绽放的过程。我只付出了一点儿,对孩子却是一生的光亮,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呢?”(记者 陈瑶 杨嘉琪 何婉蓉/文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用爱帮助孩子渡过难关、走出‘迷雾’”
“爱心妈妈”卢星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在2024年,我又多了一份牵挂。”
兴庆监狱四监区党支部书记卢星牵挂的孩子阳阳(化名),今年已经15岁了,“花儿”一样的年纪里,阳阳的世界却并不明媚。
阳阳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患有自闭症。阳阳的母亲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继父一个人肩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辛苦。
如何让阳阳的世界明亮起来?成为阳阳的“爱心妈妈”后,卢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党支部的同志们得知阳阳的情况后,纷纷捐款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具、零食等所需物品。当时恰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一同前往阳阳家中,兑现了孩子想要一个新书包的‘微心愿’,陪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儿童节。”卢星说,在往后的“端午节”“冬至”等重要的日子里,她经常到家里陪伴阳阳,仔细了解孩子的身体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用心倾听他的困难和需求,也送去粽子、饺子、药品等满怀心意的礼物,鼓励阳阳和阳阳的家人要积极乐观、渡过难关。
卢星陪阳阳参加社区的观影活动。
“星星的孩子”总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走进他们的心里并不容易。但是卢星长久的关爱和陪伴,终于有了回响。今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警察节”这天,卢星邀请阳阳一起参加了区直机关工委开展的“爱心妈妈”分享交流活动。卢星回忆,在送孩子回家途中,孩子姥姥多次鼓励他说一句“谢谢”,但阳阳始终羞涩地捂住耳朵笑而不语。到家门口以后,阳阳走了一段路后,突然掉头跑回来拍着卢星的车窗。“我下来后,他笑着对我说:‘警察节快乐’。我当时特别感动,虽然我不是他真正的妈妈,但在这条充满爱与温暖的路上,终于与孩子‘双向奔赴’,收获了幸福和感动。”
因为工作原因,卢星接触过很多服刑人员,通过调查卢星发现,6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都与原生家庭的破碎、亲情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曾经,我们监区成立帮扶小组,帮助了服刑人员的孩子走出‘迷雾’,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轨道。这也是我参加‘爱心妈妈’的初衷,希望尽微薄之力去温暖更多困境儿童,带动更多党员共同守望困境儿童,让他们心里有爱、眼中有光、快乐成长。”卢星介绍,我区司法厅、监狱局经常联合民政、团委等部门及社会团体共同开展走访活动,为困境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就学助学等支持,为他们健康成长根植温暖底色。(记者 陈瑶 杨嘉琪 何婉蓉/文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让爱心循环,让善心传递”
“爱心妈妈”李自芮
“和小孩第一次见面那天,我的心里既忐忑又纠结,但他看向我的眼神既天真又胆怯,他没有安全感,他缺少太多的关爱……”3月20日,和记者说起自己的“结对孩子”时,宁夏地震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自芮的语气中满是心疼。
一个患有重度小脑萎缩的残疾儿童,从小父母离异,生活起居由奶奶一人照料,离不开药物、医院和康复治疗,自己没有照顾过脑瘫患儿的经历和经验,怎么才能当好他的“爱心妈妈”,是帮还是不帮?
“帮!”和余思远(化名)相处了一下午,李自芮看到了活泼可爱的他,但也了解到他喜欢大喊大叫,他的右手拿不起东西,听故事、玩玩具的时候没耐心,不高兴了会躺在地上哭闹打滚。“但是,当我要离开的时候,他哭着不让我走,他说要和我一起走,于是,在他一声声‘阿姨,阿姨’的呼喊中,我决定成为他的‘爱心妈妈’。”李自芮说。
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谈及成为“爱心妈妈”的初衷,是在野外勘察的现场,见到了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触动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皱皱巴巴的六毛钱,请求道:“阿姨,你们有相机,能不能给我的弟弟妹妹拍一张照片,他们长这么大从来没有拍过照片。”一次次的惦念组成心愿,李自芮说:“我能体会孩子们多么渴望得到关爱,我能为困难儿童做些什么呢?于是,当我看到区直机关工委关于招募‘爱心妈妈’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李自芮(左)陪余思远(化名)玩玩具。
成为余思远的“爱心妈妈”后,李自芮不仅开始学习相关的康复知识,还在自治区妇联、残联、民政等多部门的帮助下,积极寻找适合余思远康复的最佳训练方式。一次次的陪伴和帮助下,余思远逐渐有了改变。学会等待、学会讲礼貌、学会在表演歌曲后为自己鼓掌、学会鼓励自己说“余思远真棒”……每一个看似微小的改变,都是余思远变得越来越好的证据,也是李自芮用心用情的成果。对于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的她来说,现在的余思远因为被爱浇灌、被安全感包围,慢慢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花期”。她说:“这就是我坚持做下去的动力源泉,也是‘爱心妈妈’的意义。”
今年,李自芮迎来了自己20岁的政治生日,回想自己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她说:“使命在心、责任在身、担当在行。我希望通过自己带头关爱困境儿童,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得以传递,通过实际行动让爱心循环,让善心传递。”
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为目标,李自芮表示,“爱心妈妈”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应当是一个更广大的志愿群体,希望更多的“爱心妈妈”携手,共同讲好志愿服务的宁夏故事,也希望更多的“妈妈”加入,为更多孩子撑起一个思想有引领,安全有保障、健康有呵护、情感有抚慰、困难有帮助的快乐童年。(记者 杨嘉琪 何婉蓉/文 图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关注宁夏女儿视频号↓
内容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技术编辑:曾杰
责任编辑:夏洁
审核:马学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