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

围观2025 Fall美本放榜,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每年的出国留学申请季都备受瞩目,不仅因为竞争激烈,更因为这些录取结果背后隐藏着未来教育趋势与人才培养方向的密码。

今年的录取情况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成功进入顶尖名校的“牛娃”们,都有哪些独特的先见之明。

一、录取画像:从“六边形战士”到跨学科“思想家”

曾经,人们认为只有在学术、竞赛、课外活动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色的“六边形战士”,才有机会敲开顶尖名校的大门。然而,今年的录取情况显示,这种传统的全能型画像正在被打破。

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今年早申请录取了12人,其中国内2人,中国籍3人。录取画像显示,学校更关注学生是否对社会有无止境的奉献和热爱,是否在学习专业时有对社会贡献的计划,并且这些计划要超出同龄人的落地能力。例如,有些学生在高中三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关注并尝试解决非洲的世界性问题。

耶鲁大学今年早申请录取了24人,其中国内9人,中国籍11人,录取人数同比增加8人。耶鲁在意学生对哲学思想的认知、价值观、社会观、人类观,并且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突出人文关怀与社会影响力。比如,通过公益活动、独立研究等方式展现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贡献。


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康奈尔大学的录取情况也印证了这一趋势。MIT表示,接受的学生中有一些兴趣涉及“宇宙学与角色扮演、量子力学与缝纫、农业与射箭”等跨学科的结合;康奈尔大学提到,一些被录取的学生兴趣跨越了“密码学与灾难救援、空气污染研究与人类栖息地保护、克罗恩病研究与拯救本地授粉者的工作”等领域。

美国大学正在寻找能够为各个领域带来新颖、跨学科视角的思想家,只是简单地列出多项活动,而不是清楚地说明兴趣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已经“远远不够看”了。

二、申请策略:打造“独特性”是关键

(一)思维突破:避免同质化,关注社会问题

看完今年的录取画像,我们不禁要问,如何在申请中脱颖而出?首先,规划时的思维一定不要被局限,不必跟风卷热门竞赛,不必拿到国际大奖,一样有机会被顶尖名校录取。

其次,常常遭遇申请“刻板印象”,做活动时避免同质化,关注身边的社会问题,把才艺/技术/兴趣变成造福他人的项目,体现自身的独特性才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二)学术基础:成绩依旧是准入门槛

虽然“独特性”很重要,但学术成绩依旧是名校的准入门槛。越是排名靠前的学校,对申请者的成绩要求就越高。

比如哈佛大学2027届录取的学生中,超过47%的学生在高中时成绩是班级TOP 2%,新生平均SAT成绩为1522分。耶鲁大学连续4年录取的学生中,97%的都在班级排名中位列Top 10。

建议申请美国TOP 30大学的,学术成绩要达到以下要求:GPA≥3.8分;如果需要提交标化成绩,建议SAT成绩≥1500分,ACT成绩≥33分;语言成绩方面,托福≥100分;雅思≥7.5分。

(三)竞赛与课程:AP/IB成绩加持

AP/IB等国际课程大考成绩也必不可少。比如耶鲁大学校报采访了541名28级新生,有83.5%学生修读了AP/IB课程,每人修读约9门AP或7门IB。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大学普遍更看重AP成绩,普林斯顿超过半数学生都有9门及以上AP成绩。TOP10和常春藤通常需要8门+AP,且分数要在AP4或者AP5分之间;TOP30-TOP50的大学需要6~8门AP,门数少建议全AP5分,非核心科目可以有1~2门4分的容错;TOP50-TOP100的大学需要4~6门AP,门数少建议全AP5,非核心科目可以有3分的容错。

(四)课外活动:领导力与社会贡献

除了基本成绩、竞赛、AP和学术活动,还需要参加有外部性的课外活动,最好在其中担任领导者的角色。

建议大家可以按这个公式准备:2-3项领导力活动+1-2项社区服务类活动+1-2项个人兴趣爱好类活动。例如,今年星河湾拿到耶鲁Offer的同学,就是拿捏住了近两年名校偏爱的“交叉学科”背景规划,在学术抗打的同时,拥有独特的申请背景。

三、未来长期规划与个性化发展

今年的录取情况再次提醒我们,录取可能有运气,但规划无运气。如果你没有过硬的学术成绩,拿得出手的活动,没有挖掘到自己的亮点,又怎么能指望招生官发现你的优秀?

申请美本的学生要准备的事情太多了:GPA、竞赛、活动、暑期课程、个人项目、AP等等。如果我们父母、升学导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长期规划,并且能够每个月细分学术和课外目标,才能一步步走向目标大学、爬藤成功。

这些变化对中国申请者来说,是挑战,却也意味着机遇。面对新的录取风向,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挖掘自己的独特兴趣和潜力,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用跨学科的思维和创新的视角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申请中脱颖而出,赢得顶尖名校的青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