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1992年发生在黑龙江肇东市的这桩大案,很多人可能觉得跟电影似的,太夸张了。
一个检察官,堂堂正正的执法者,竟然亲手杀了21个人,连自家人都不放过,最后还把尸体都扔进焚化炉烧了。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但它却是真真切切发生过的。
蒋英库是谁?从农村小子到检察官
蒋英库这人,1956年出生在黑龙江双鸭山市集贤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家里没钱供他上大学,他就早早出来闯荡了。70年代末,他跑到肇东市打工,先是干建筑,后来摆摊做小买卖,慢慢攒了点人脉和本钱。
1990年,蒋英库通过关系和钱,硬是挤进了肇东市人民检察院,当上了控审科的书记员。那会儿中国司法系统还不像现在这么规范,基层单位里这种靠关系上位的事儿不算少见。
进了检察院,蒋英库算是拿到了权力的敲门砖,从此开始了他的双面人生。
1992年,蒋英库干了件大事——他建了个陶瓷大厦。
他靠检察官的身份,伪造了一堆财务报表,又贿赂银行官员,从银行骗了好几百万贷款。
这套“空手套白狼”的玩法,在90年代初挺常见,那时候金融监管还没那么严,他这种人钻空子太容易了。
陶瓷大厦盖好后,表面上看是蒋英库的商业成就,其实暗地里成了他犯罪的窝点。他利用这地方,把生意上的纠纷和威胁他的人一个个“解决”掉。
从1993年开始,凡是跟他有矛盾的,或者知道他底细的,都成了他的目标。手段简单粗暴,直接杀了,然后把尸体弄到大厦的锅炉房烧掉。
第一起命案是1993年10月6日,受害者叫孟宪明,是个装修承包商。因为工程款没结清,孟宪明找蒋英库要了好几次钱。
那天蒋英库让人把他骗到陶瓷大厦,弟弟蒋英权埋伏好,用枪把他崩了。
尸体拖到锅炉房,切成块烧了。
事后蒋英库放风说孟宪明卷款跑了,债主还真信了,去孟家闹了一通,把他家底儿都翻没了。
杀戮升级:21条人命的血债
从孟宪明这事儿开始,蒋英库算是彻底放开了手脚。
1993年到2001年这八年,他杀了21个人,受害者啥身份的都有:生意伙伴、下属、情人,甚至自家亲戚。每次都是老套路,先把人骗到陶瓷大厦,杀了再烧尸,销毁证据。
之后他看上了五金店老板李海的老婆刘晓梅,想把她弄到手。他先派人把李海约到大厦谈生意,蒋树海拿斧头把他劈死,尸体烧了。
之后他逼刘晓梅跟他过,刘晓梅不干,还想保住丈夫的财产。蒋英库一气之下把她也骗到大厦,用绳子勒死,照样烧了。
更狠的是,他连自家人都不手软。蒋树海跟着他杀了好几个人,心理压力太大,1996年在公安局的一次聚餐上崩溃了,当着同事的面喊自己杀了人。
这事儿传到蒋英库耳朵里,他怕蒋树海坏事儿,骗他说回老家歇歇。结果蒋树海刚到家,蒋英库就亲手拿刀捅死了他,尸体还是扔进锅炉烧了。
还有个叫王英利的,是蒋英库的亲信,
帮他干了不少脏活儿。有回喝多了,王英利在酒桌上说了几句不该说的,提到蒋英库的那些黑事儿。
蒋英库听说了,直接把他叫到大厦,手下用铁棒砸死了他,尸体照旧烧掉。21个受害者里,像这样被他灭口的知情者占了不少。
这八年间,失踪的人越来越多,当地老百姓开始议论陶瓷大厦有问题。
受害者家属跑去公安局报案,可每次都被挡回来。蒋英库为啥这么嚣张?因为他有靠山——公安局副局长张照伟。
保护伞:张照伟的遮掩
张照伟跟蒋英库是结拜兄弟,俩人关系铁得不行。
80年代就认识了,那时候蒋英库还在倒腾非法买卖,张照伟在公安系统混得风生水起。
到了1992年,蒋英库进了检察院,张照伟当上了肇东市公安局副局长,手里有实权。有了这层关系,蒋英库干啥都不怕。
从1993年起,失踪者家属报案就没断过。
他们拿着线索去公安局,可张照伟总有办法把事儿压下去。他把这些案子都定成“经济纠纷”,说不值得立案。
有时候还亲自出面警告家属,让他们别再闹了,不然有他们好看。警察想查也查不了,张照伟一句话就能把案子拦住。陶瓷大厦的传言越来越多,可硬是没人敢动。
2001年,蒋英库的好日子到头了。那年11月8日,黑龙江省检察院的两名检察官袁成和果冬梅失踪了。
这俩人之前查陶瓷大厦的账,发现好几笔钱来路不明,就约蒋英库见面,想问个清楚。结果他们去了陶瓷大厦,就再没出来。
蒋英库照老办法,把人杀了,尸体烧了,以为自己还能蒙混过去。
可这次不一样,袁成和果冬梅是省里的官员,身份硬,失踪的事儿捂不住。
家属报案后,省里直接炸了锅,公安部派专案组下来查。蒋英库一看风头不对,跑回双鸭山老家躲着,可没几天,2001年1月19日就被抓了。
专案组顺着线索查,先抓了蒋英库的助手贾勇。贾勇扛不住审讯,全招了,说尸体都烧在陶瓷大厦的锅炉房里。
专案组跑去挖,挖了好几天,弄出一堆骨灰。法医化验后确认,这些骨灰跟1993年以来失踪的21个人对得上号。
2001年12月,黑龙江省高院开庭审蒋英库。
法庭上,检方把贾勇的供词、锅炉房的骨灰证据、受害者家属的证词全摆出来了,铁证如山。之后,蒋英库在哈尔滨被执行枪决,这案子算是彻底画上句号。
结语
这案子暴露了90年代基层司法的乱象。那时候改革开放刚起步,经济飞速发展,可法律监管跟不上。
像蒋英库这种人,靠钱和关系就能混进检察院,权力没人盯着,想干啥干啥。张照伟这种保护伞更可怕,公安局都敢给他当挡箭牌
案子破了以后,国家开始重视扫黑除恶。蒋英库这案子被列成典型,公安部和最高检都拿它当反面教材,警告各级官员别跟黑恶势力沾边。后来司法改革也加快了脚步,检察院和公安的监督机制一步步完善,权力关进笼子里,不让这种事儿再发生。
蒋英库这案子让人憋屈的一点是,拖了整整八年才破。21个人没了,家属喊了八年,咋就没人管呢?这得从根儿上找原因。
首先是基层司法腐败。蒋英库和张照伟勾结,上面压根不知道下边儿的事儿。报案上不去,线索断在半路,家属的声音传不到省里。那会儿通信也不发达,老百姓想越级反映问题,难上加难。
其次是权力没人管。蒋英库当检察官,查案办案都归他管,谁能想到他自己是罪犯?监督机制等于零,他干啥都没人盯着。张照伟在公安那边一手遮天,案子根本立不下来。这俩人一里一外,把整个肇东的司法系统玩儿得团团转。
最后是社会环境。那会儿中国正忙着搞经济建设,基层政府忙着招商引资,对这种黑恶势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老百姓怕惹事儿,很多人知道陶瓷大厦不对劲,也不敢吱声。这种环境下,蒋英库才能横行这么久。
要不是2001年袁成和果冬梅失踪惊动了公安部,这案子还不知道要拖到啥时候。这也提醒咱们,司法系统不能光靠内部管,得有外部监督,不然谁知道还有多少蒋英库藏在里头。
蒋英库这案子给咱们敲了个大大的警钟。咋防着以后别再出这种事儿?得从几个方面下手。
第一,司法得公开透明。检察官、警察的权力不能没边儿,干啥都得有人盯着。现在科技发达了,网上公开案件信息,让老百姓监督,这比啥都管用。蒋英库那会儿要是有人能查他的账,兴许早就露馅了。
第二,干部选拔得严。像蒋英库这种没背景没学历的,靠钱砸进检察院,这不是瞎胡闹吗?以后招人得看真本事,背景审查得过硬,不能让这种投机分子混进来。
第三,打黑得动真格。蒋英库能活蹦乱跳八年,全靠张照伟撑腰。保护伞不挖掉,黑恶势力就死不了。现在扫黑除恶力度挺大,但得持之以恒,基层的保护伞一个都不能放过。
第四,老百姓得有说话的地儿。21个受害者家属喊了八年没人听,这不正常。得给群众开条路,比如网上举报、匿名投诉啥的,让他们敢说、能说,真相就不会埋那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