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明,听说厂里要改制了,你怎么看?”同事老张低声问道,眼神中透着不安。

“别听风就是雨,咱们厂效益这么好,怎么可能改制。”我笑着回应,搂过身边的女友王芳,“我都计划年底和芳芳结婚了,哪来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王芳轻轻靠在我肩上,樱桃小嘴微微翘起:“就你嘴甜,不过要是真下岗了,那咱们的婚礼...”

“放心吧,有我呢。”我拍拍胸脯,却不知道命运的转折就在眼前。

01

1995年的春天本该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那时的我,28岁,是国营红星纺织厂的技术骨干,厂里的“技术能手”,每月工资加奖金近800元,在当时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我的未婚妻王芳比我小两岁,在一家中日合资企业做会计,也有着不菲的薪水。我们相恋三年,感情稳定,已经约定在当年十月完婚。



那是个周末的早晨,我骑着二八自行车载着王芳去挑选结婚用的家具。春风拂面,王芳坐在后座,双手轻轻环着我的腰,发丝在风中飞舞,不时扫过我的脸颊,痒痒的,像是爱情的触感。

“明哥,那个床我还是觉得太贵了,四千多呢。”王芳靠在我耳边说。

“没关系,咱们结婚用的东西,买好一点。我这不是刚评上技术骨干吗,年底还有奖金呢。”我满不在乎地说,那时的我充满信心,觉得未来一片光明。

王芳笑了,那笑容在晨光中格外美丽:“你就知道疼我。不过也别太浪费,攒点钱,将来买房子。现在城里的商品房都涨到三四千一平米了。”

“好好好,都听你的。”我宠溺地说,心里暗自盘算着将来如何给她更好的生活。

就在那天下午,我接到了厂里通知,要求全体职工周一上午到厂礼堂开会。我没太在意,以为是例行的生产会议。可谁知,那次会议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周一的会议上,厂长面色凝重地宣布: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厂里经营困难,将实施改制方案,精简人员。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虽然我是技术骨干,但工龄只有六年,在老厂工人中算是资历浅的。

三天后,名单出来了,我赫然在列。作为补偿,厂里给了我六个月的工资,共4800元。对于一个刚要结婚的年轻人来说,这笔钱根本不够看。

我心如死灰地回到了家,父母听闻消息,脸上的皱纹似乎一下子深了许多。

“明子,别担心,爸妈还有些积蓄,你结婚的事不会耽误。”母亲拍着我的肩膀安慰道。

我摇摇头:“不行,我怎么能花你们的养老钱。再说,没工作哪敢结婚啊。”

最难的是向王芳解释这件事。那天晚上,我们在小区门口的公园长椅上坐着,初夏的风吹过,带着一丝凉意。

“芳芳,我...我下岗了。”我艰难地说出这句话,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王芳一下子站了起来,不可置信地看着我:“什么?你不是技术骨干吗?怎么会下岗?”

“工龄太短,资历不够。”我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搓着裤子上的褶皱。

“那...那我们的婚礼...”王芳的声音有些颤抖。

“可能要推迟一段时间了,等我找到新工作再说吧。”我抬头看她,希望能从她眼中获得一些支持和理解。

王芳沉默了一会儿,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没关系,我相信你很快就能找到新工作的。”

但我敏锐地察觉到,她的笑容不再那么自然,眼神中闪过一丝我从未见过的东西——疑虑,或者说是...失望。

02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四处投简历,参加面试,但都石沉大海。九五年的下岗潮席卷全国,像我这样的下岗工人数以百万计,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而我的纺织技术专业在市场上并不吃香,几次面试都因为“专业不对口”而被拒。



与此同时,我和王芳的关系也开始出现裂痕。她依然每周来我家吃饭,但话明显少了,总是低头看表,似乎在计算离开的时间。有几次,我提议去她家,都被她以各种理由推脱了。

直到那个雨夜,我终于明白了一切。

那是我下岗两个月后的一个周末,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在一家小服装厂做技术指导,月薪只有过去的一半。为了庆祝这个“小胜利”,我约了几个朋友在小区附近的大排档喝酒。席间,我无意中听到邻桌有人提到王芳的名字。

“王芳真是好福气啊,那个日本人好像对她挺有意思的,听说要送她出国培训呢。”

“是啊,比她那个下岗男友强多了。你不知道吗,她男友在纺织厂下岗了,现在只能打零工,她妈都急疯了,一直劝她分手呢。”

“她不是说快结婚了吗?”

“哎呀,那还结什么婚啊,跟个没出息的在一起,将来的日子怎么过?我听说她妈已经开始给她介绍对象了,好像是她公司的什么经理。”

我的酒一下子醒了大半,心像被刀割一样疼。雨越下越大,我冒雨冲到王芳家楼下,浑身湿透了也不觉得冷,只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愤怒和绝望。

按响门铃后,开门的是王芳的母亲,她看到湿漉漉的我,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李明,你怎么来了?”

“阿姨,我找芳芳。”我强忍着情绪说道。

“她不在家,出去了。”王母冷冷地说,就要关门。

就在这时,我听到了屋内传来的男声,随后是王芳的笑声,那种撒娇的语调,我太熟悉了。

“她在家!”我一把推开门,冲了进去。

客厅里,王芳正和一个穿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坐在沙发上,两人之间的距离近得让我心痛。看到我闯进来,王芳脸色大变:“李明,你怎么来了?”

“我来看看我的未婚妻是不是还记得我!”我怒吼道,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滴落在地板上。

那个男人站起来,用一口带着口音的普通话说:“你就是李明吧?王芳和我说起过你。”

“你是谁?”我质问道。

“我是山田健一,王芳公司的副总经理。”男人平静地说,仿佛这一切都很自然。

“李明,你误会了,健一先生只是来家里做客...”王芳急忙解释。

“做客?深更半夜的做什么客?”我冷笑道,“王芳,你就这么迫不及待地找下家吗?我们的婚约呢?”

“什么婚约?”王母插话道,“你现在这个样子,拿什么娶我女儿?拿什么给她幸福?”

我呆住了,看向王芳,希望她能说点什么来反驳她母亲的话。但王芳只是低着头,沉默不语。

“芳芳,你说话啊。”我的声音因为痛苦而扭曲。

王芳终于抬起头,眼中带着泪光:“李明,我们分手吧。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我们真的适合吗?你下岗后,我看不到你的上进心,每天就知道抱怨...我需要一个有奋斗精神的人。”



“你是嫌我没钱了吧?”我苦笑道,“三年感情,就因为我下岗了,你就翻脸不认人?”

王芳的眼神闪烁:“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我们价值观不合...”

“别说了!”我打断她,心如刀绞,“我算是看清楚你了。王芳,祝你和你的日本经理幸福!”

说完,我转身冲出了门,任凭王芳在身后喊着什么。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失去了自以为最爱的女人。

雨越下越大,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我们曾经常去的那个公园。就在这个公园的长椅上,我向王芳求过婚,她流着幸福的泪水答应了。而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我坐在长椅上,任凭雨水冲刷着我的脸,与泪水混在一起。我拿出了口袋里的戒指盒,那是我攒了半年工资买的钻戒,本打算在婚礼前送给她。现在,它失去了意义。我狠狠地把它扔进了湖里,看着它溅起一朵小小的水花,然后沉入湖底,如同我沉入痛苦的深渊。

第二天,我发了高烧,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父母吓坏了,赶紧送我去医院。医生说是严重的肺炎,可能与昨晚淋雨有关。我躺在病床上,望着白色的天花板,感觉生命如此虚无。

住院的第三天,王芳来了,带了些水果和营养品。她的眼圈有些发红,似乎哭过。

“你来干什么?”我冷冷地问。

“我听说你住院了,很担心...”她小声说。

“不用你担心,我死不了。”我别过脸,不想看她。

“李明,对不起...我...”

“不用道歉,是我没本事,怪不得你。”我打断她,“以后别来了,我们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王芳沉默了一会儿,轻轻放下果篮,转身离开。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她,之后的五年里,再也没有任何联系。



出院后,我像行尸走肉一般生活着。白天在服装厂干活,晚上回家就躺在床上发呆。父母劝我振作,但我提不起精神。直到有一天,父亲突然病倒了,送医院检查是轻微脑梗。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突然惊醒: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还有父母需要照顾,我不能被一次失败击垮。

就这样,在父亲住院的日子里,我下定决心重新开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我有纺织技术知识,但在新的就业市场上不够有竞争力。那么,我需要学习新技能。

父亲出院后,我向父母借了五千元,报名参加了当地一个计算机培训班。那是1996年,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懂电脑的人才非常抢手。我想,也许这是我的出路。

03

培训班的学习并不容易。大多数学员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我一个是下岗工人。第一堂课上,当老师问谁用过电脑时,全班四十多人举手,只有我没举。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自卑。

但我没有退缩。白天,我继续在服装厂做临时工;晚上,我骑着自行车赶去培训中心上课;回家后,还要复习到深夜。那段日子,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眼睛总是红红的,手上的茧越来越厚。

在培训班,我认识了赵小梅。她比我小三岁,是一家国营百货商店的下岗职工,和我一样来学习电脑技术。与其他年轻学员不同,她不笑话我这个“老大哥”的笨拙,反而经常主动帮助我解决问题。

“李大哥,其实你学得挺快的。”有一次,当我终于独立完成了一个小程序后,小梅鼓励我说。

“哪里啊,还是笨得很。”我自嘲道。

“才不是呢。你看那些大学生,虽然基础好,但做事不够认真。你有耐心,肯钻研,这才是学技术的好品质。”她真诚地说。



小梅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慢慢地,我的电脑技能有了明显提高,甚至超过了一些年轻学员。老师也开始注意到我的进步,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

三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我拿到了结业证书。虽然只是一个民办培训机构的证书,但对我来说,却是重新开始的标志。

培训结束后,小梅提议我们几个关系好的同学一起创业。她的想法是开一家电脑维修店,既能应用所学知识,又能满足当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李大哥,你在厂里当过技术员,动手能力强,维修电脑肯定没问题。”小梅说,眼睛亮亮的,充满希望。

我被她的热情感染了,同时也看到了机会。1997年初,我们四人凑了两万元,在市中心附近租了一个小店面,开始了我们的创业之路。

店铺取名“新科电脑”,主要业务是电脑组装、维修和简单的软件安装。开业初期异常艰难,有时一天只有一两个客户,收入勉强维持房租。但我们没有放弃,不断学习新技术,提高服务质量。

小梅负责接待和财务,我主要负责技术工作。渐渐地,我们积累了一些固定客户,生意开始好转。到了年底,我们的月收入已经能达到每人两千元左右,比我在纺织厂的工资还高。

在与客户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企业开始使用电脑进行管理,但市面上的管理软件大多针对通用行业,缺乏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解决方案。特别是纺织行业,虽然我已经离开,但我对这个行业的流程和需求仍然了解。

一天晚上,店里没什么客人,我和小梅坐在柜台后聊天。

“小梅,我有个想法。”我突然说道。

“什么想法?”她好奇地问。

“你知道我原来是做纺织的。我发现很多纺织厂开始用电脑了,但没有合适的管理软件。如果我们能开发一套针对纺织行业的软件,应该会有市场。”

小梅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啊!你懂纺织,又学了编程,简直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我开始在业余时间研究纺织行业的信息化需求。我走访了几家认识的纺织厂,了解他们在生产管理、库存控制、销售跟踪等方面的具体需求。然后,利用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开始设计一套简单的纺织厂管理系统。

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我的编程能力有限,遇到很多技术难题。但小梅一直支持我,甚至牺牲休息时间陪我一起攻关。有几次,我们熬夜到凌晨,只为解决一个小bug。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初,第一版“纺管通”软件终于完成了。虽然功能还很简陋,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我们先在一家小型纺织厂试用,收集反馈,不断改进。

令人惊喜的是,这个软件很快得到了好评。通过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纺织厂开始咨询我们的软件。到了1999年,我们已经为十几家纺织厂提供了服务,软件开发这块的收入甚至超过了电脑维修业务。

在事业逐渐起步的同时,我和小梅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升温。朝夕相处中,我被她的善良、坚强和乐观深深打动。她不像王芳那样追求物质享受,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从未抱怨过生活的艰辛。

1999年的一个夏夜,我们刚刚完成一个大项目,心情格外好。我请小梅吃饭,选了一家不算豪华但很温馨的小餐馆。

“小梅,这次项目多亏了你。”我举杯感谢道。



“哪里的话,都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懂纺织行业,我们哪能做这么好。”她笑着回应。

我看着她明亮的眼睛,突然有种冲动:“小梅,我有话想对你说。”

“什么话?”她有些紧张地问。

“这几年来,你一直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你都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知道自己条件不好,年龄也大,还带着过去的伤痕...”

“李明,”她打断我,第一次直呼我的名字,“你在我眼里一直是最优秀的人。你从低谷中站起来,靠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新生活,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小梅,嫁给我好吗?”

盒子里是一枚并不昂贵的戒指,是我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的。比起我曾经给王芳买的那枚,它显得很朴素,但却含了我最真挚的感情。

小梅惊讶地看着戒指,然后抬头望着我,眼中闪烁着泪光:“好,我嫁给你。”

就这样,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我终于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2000年初,我和小梅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虽然没有豪华的场地,没有昂贵的婚宴,但我们的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充实。

婚后,我们决定扩大业务规模,成立一家专业的软件公司。我们将公司取名为“新纺科技”,专注于为纺织行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

小梅辞去了电脑店的工作,全职负责公司的行政和财务。我则带领几名新招聘的程序员,不断完善和升级我们的产品。

起步阶段并不轻松。我们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不足、市场开拓等多重挑战。但我和小梅同心协力,一步步克服困难。我负责技术和销售,常常需要跑到外地拜访客户;小梅则打理内部事务,为公司创造了温馨高效的工作环境。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纺织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我们的市场也随之扩大。我们的软件从最初的简单管理系统,逐渐发展成为涵盖生产、销售、库存、财务等多个模块的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几十人。为了适应业务需求,我们从小小的办公室搬到了市区的一栋写字楼。看着公司的成长,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自豪感。

2002年,我和小梅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活泼的男孩。小梅暂时放下工作,专心照顾孩子。而我则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到了2003年底,“新纺科技”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纺织行业信息化领域的知名企业,年营业额突破了五百万元。我们的客户遍布江浙沪地区,包括一些大型国有纺织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

看着公司的发展,我常常会想起那段失业的低谷时期。如果没有那次下岗,我或许永远不会走上创业这条路;如果没有王芳的离开,我可能也不会遇见小梅这样的真爱。命运就是这样奇妙,当你以为是灾难的时候,它可能正在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04

2005年春,我们公司准备进军华南市场。广东作为中国纺织业的重要基地,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了扩大影响力,我们决定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全国纺织工业信息化展览会。

展会前一天,我和技术总监老张提前抵达广州,检查展位布置情况。当时的我,已经从那个失业的下岗工人,成长为一家成功企业的董事长。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已经足以自豪。

展会开幕那天,我们的展位吸引了不少观众。我正在向一位客户介绍我们的最新产品,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

“李明?真的是你吗?”

我转过身,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