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站在长远角度看待问题,原来是一种“病理性短视”。
有一类人他们很难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问题,实际上并非他们的认知受限,更有可能是“生病了”。这里说生病,实际上就是一种叫做“病理性短视”的心理问题。他们追求即刻的满足,所做的努力也都指向能够立刻见到效果的行动。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反思一种“长期主义”。
而长期主义的核心,就是要改变病理性短视的问题。通过持续专注、深度积累和时间复利效应实现个人成长或组织发展的思维模式与行动哲学。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病理性短视,以及它有着怎样的心理机制。
什么是病理性短视?
病理性短视并不单纯指缺乏长远规划或对未来的不重视,而是一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以短期利益为导向的顽固性行为模式。它不同于正常的“短期思考”:正常情况下,人们会在追求当下需求的同时,也能平衡未来目标。而病理性短视则表现为对未来的持续忽视,甚至在明知长期后果可能不利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及时满足。
病理性短视的表现
个体总是追求眼前的即刻的满足感或利益,而忽略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例如,超前消费导致财务危机,或频繁更换工作导致职业发展混乱。缺乏清晰的未来规划,甚至认为“规划是没有意义的”。这种观念会导致生活缺乏方向感,行为缺乏一致性。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恐惧或焦虑,因此通过逃避长期规划来缓解内心的压力。例如,害怕失败而不敢设定职业目标。在决策时过度关注当下的感受,而忽视未来的潜在影响。例如,频繁透支未来(如频繁加班导致健康损伤)或过度追求即时享受(如沉迷娱乐而荒废学习和工作时间)。缺乏时间管理、目标分解和问题解决等执行功能,导致无法有效规划和实现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