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在今年7月中旬之前征召16万名军人,这个数字高于之前的征兵计划。法新社报道称,普京3月31日签署春季征兵法令,宣布在今年4月1日至7月15日期间征兵16万人。这个指标高于去年的15万人,而2022年的数字为13.45万人。普京去年下令将俄罗斯现役军队规模扩大到150万人。他还在2023年将征兵年龄上限从27岁提高到30岁,即18岁至30岁的俄罗斯男子均有资格应征入伍。
俄罗斯征兵工作(资料图)
这是俄罗斯联邦近1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征兵行动。普京此举传递的信号十分明显:俄罗斯已经做足了准备,要和乌克兰继续“耗下去”。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征召的新兵不会被派往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及扎波罗热等战场,而是主要用于本土防御。当前,俄罗斯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投入前线作战,导致国内部分地区的防御力量捉襟见肘,而乌克兰方面似乎一直在寻找机会反攻。
这种本土防御压力直接推动了征兵决策,普京需要新兵填补边境驻防缺口,替换出有经验的老兵投入乌克兰前线。这种“换血”策略既能规避法律限制(义务兵仅在“俄领土”部署),又能缓解合同兵不足的困境。数据显示,俄军合同兵月薪高达20-25万卢布(约1.7-2.2万人民币),但过去两年征召后劲不足,导致前线不得不混编义务兵参战。深层次看,这场征兵暴露了俄罗斯的长期战略焦虑。这种“双轨制”既能应对眼前危机,又为未来军事改革留有余地。
面对外部压力,普京的态度显得更为激进。他不仅公开质疑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政府的合法性,还提出在联合国的领导下设立乌克兰临时政府。俄内部人士透露,普京此举表明克宫认为与基辅现任领导层谈判已无意义,准备采取更激进的手段。普京更是喊出了“愿打百年战争”的口号,彰显出俄罗斯打持久战的决心。当前,俄乌冲突的未来发展充满变数。虽然美俄已经就停火进行了多轮谈判,但从目前的态势来看,短期内冲突结束的可能性极低。
俄乌冲突前线(资料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4月2日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而俄罗斯并未出现在其关税清单中。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西特当地时间4月6日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免危及正在进行的解决俄乌冲突的谈判。当地时间4月6日,哈西特在接受采访时被要求解释为何将俄罗斯排除在特朗普的关税清单之外。此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福克斯新闻解释说,美国没有与俄罗斯进行有意义的贸易,制裁已经“起到了关税的作用”。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的回应更耐人寻味:“俄美几乎不存在经贸关系,关税措施对我们毫无影响。”这番表态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暗藏机锋——俄罗斯早已将贸易重心转向亚洲,中国、印度等国的订单填补了西方制裁的缺口。2023年俄罗斯GDP逆势增长3.6%,创下2万亿美元历史新高,恰是这种“去西方化”战略的成果。自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美国对俄实施超1.2万项制裁,从能源禁运到芯片断供,几乎掐断所有关键领域合作。
海上货运(资料图)
这一举动暴露了美国对全球经济体系的误判,以及对中国崛起力量的低估。这场贸易战,非但没有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反而加速了中国产业的升级转型,巩固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产业空心化问题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这场关税战的教训,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美国战略思维的一次深刻拷问。 它警示我们,在全球化的时代,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注定是行不通的,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