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青秀山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科研科普为一体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是南宁的“绿肺”。融合了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兼具文化体验与生态教育功能,是市民健身、休闲漫步,游客探秘的“城市后花园”,
但如此美丽的风景,却因为它的地理位置,给南宁的老城区和五象新区之间的交通带来了很多麻烦,也带来了显著的交通分割效应。
青秀山作为一个大型山体,横亘在中心城区与五象新区之间,形成了天然的地理屏障。这种地理布局导致主干道如民族大道、铜鼓岭路、青环路等需要绕山而建,形成了“C”字型路网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道路建设的成本,还使得中心城区与五象新区之间的直线距离被拉长,需要通过环山或穿山通道连接。
琅东片区从青秀路通往五象新区广西体育中心,目前无路可走。所有车辆和行人必须绕开青秀山,多跑十几公里,要么去挤南宁大桥,要么去挤良庆大桥。然而这两个都是绕远路算不上通行便利。目前五象新区入住率还不算特别高,在此情况下已经拥堵不堪,从老城区往五象新区上班、或从五象来老城区上班,堵路堵心。完全没有起到新区的效果,交通互联相当的差劲。
目前两地主要通过南宁大桥和良庆大桥连接,但良庆大桥距离较远(绕行约5.8公里),导致大部分车流集中于南宁大桥,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为了缓解南宁大桥的交通拥堵,有关部门曾考虑过建设跨江大桥方案,如体强大桥和那黄大桥等,但受到青秀山的制约,这些方案的执行性不强。例如,体强大桥的穿越青秀山隧道方案,虽然可以有效解决交通阻隔问题,但因涉及到青秀山作为核心保护区,军事控制区,其实施性受到限制。
网友们说“不穿青秀山,对缓解拥堵意义不大”,但要穿山谈何容易。
尽管面临生态保护挑战,但从长远来说,如果要解决南宁大桥的拥堵问题怎么样都绕不开青秀山的阻隔问题。
有关部门结合南宁市未来向东、向南空间发展战略,系统研究了穿越青秀山东部的直连五象新区核心区的过江通道方案,该控制方案在分析朝阳片区、凤岭片区以及五象新区现状基础、人口分布、出行特征和未来交通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五象新区与江北片区新增过江通道及通道与路网衔接的规划方案。目前,《青环路-良庆大桥-青山大桥通道可行性规划控制方案》已形成阶段性成果。
同时规划那黄大道北延线工程,通过隧道或立交形式连接五象大道与铜鼓岭路,形成五象新区与凤岭片区的第二通道,缓解南宁大桥压力。
另外要加强综合配套措施,强化公共交通与多模式出行,加密地铁、公交线路,推广共享电单车接驳,减少私家车依赖。
新增通道需平衡生态保护与交通需求,短期内青秀山隧道等工程仍面临审批和技术难题。但从长远看,通过多通道布局(如隧道、桥梁组合)、智慧交通管理及区域功能疏解,南宁大桥拥堵问题有望逐步缓解。未来需持续推动规划落地,并加强公众参与,优化方案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