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也是孩子们蹿个头的黄金期。
近段时间,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康复医学中心的门诊前排起了长队,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咨询
“春季生长贴”。
在这群候诊的孩子中,9岁的晨晨(化名)格外引人注意。轮到他就诊时,他兴奋地冲医生说道:“我现在排队不用站第一个啦!”晨晨这次的身高刻度定格在135cm——这个去年春天还因128cm身高被同学调侃“小蘑菇”的孩子,此刻终于露出了虎牙笑。
一年追高7公分
竟是使用了这个"长高神器"?
接诊的余德标主治医师回忆,去年3月,晨晨妈妈捏着皱巴巴的体检单走进诊室求助:“孩子三年没换过校服尺码,体育课总被挑剩当替补。”
晨晨妈妈坦言,晨晨的性格越来越内向,甚至抗拒上学,“有一次,他在作文里写‘希望一觉醒来能摸到教室的门框’,看得我整晚没睡着。”
余德标当时翻看晨晨的生长记录本发现,他8岁后的身高年增长仅4cm,低于5cm的警戒线。经详细检查,晨晨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骨龄检测显示其生长潜能尚存,但需要系统干预。
余德标团队为晨晨定制了个性化方案:每周贴敷生长贴配合小儿推拿,同步调整饮食结构,建立运动睡眠档案。
“特别要求每天记录饮食、睡眠和运动量,就像给身高增长装上了‘监控’。”晨晨妈妈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晨起摸高20次”“睡前捏脊5分钟”等细节。
一年过去了,晨晨长高了7公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更让家长惊喜的是,“现在跳绳能连续跳200个了。”
生长贴不是简单的膏药
需要精准辨证选穴
生长贴到底是什么?记者在现场看到,诊室里弥漫着淡淡的中药香,医生正将特制的褐色膏体贴在孩子们的后背和腿部穴位上。
“生长贴不是简单的膏药,需要精准辨证选穴。”余德标医生指着晨晨背上的贴敷位置解释,“比如,身柱穴能通阳理气,足三里穴调理脾胃,这些穴位配合中药透皮吸收,才能达到健脾益肾、强筋壮骨的效果。”
该院的生长贴采用黄芪、白术、山药等20余味中药调制,每年惊蛰至立夏期间贴敷,每周1次、每次4小时。
曾有家长网购“同款生长贴”导致孩子皮肤过敏,因此,诊室的护士在现场反复提醒家长,“我们的药膏会根据体质调整配比,比如内火旺的孩子会减少温性药材。”
“所以,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贴敷。”余德标提醒,在候诊区中,扎着哪吒头的小女孩正在发烧,需痊愈后再评估;皮肤泛红的男孩被检出对膏药基质过敏;还有位妈妈带着网购的“平替生长贴”被当场劝退。
余德标表示,去年接诊的203例矮小患儿中,就有31例因盲目使用网络偏方而延误治疗。最典型的是一位父亲每天给孩子贴8小时“网红膏药”,导致孩子皮肤溃烂,被迫停学两周。
光贴还不够
需结合系统管理才能见效
余德标指出,
适合使用生长贴的儿童
主要有五类:
1.身高增长缓慢或低于同龄平均水平的儿童;
2.体重偏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常有偏食挑食习惯的孩子;
3.有睡眠问题,如夜间易惊醒、入睡困难的孩子;
4.有夜尿多、遗尿症状的孩子;
5.抵抗力低下、频繁感染的孩子。
建议在骨骺闭合前(尤其是2-12岁期间)使用效果更佳。
余德标强调,内火旺的孩子不宜使用生长贴,因为生长贴成分多为健脾益肾的温性中药,会加重体内热象。这类孩子通常舌质红、易口臭、便秘、尿黄气味重、易怒且睡眠差。此外,3岁以下幼儿因皮肤娇嫩,使用时需特别谨慎。
所以,
使用前一定要由专业医生
进行辨证分析和评估,
避免盲目使用带来的风险。
余德标指出,要想发挥生长贴的最佳效果,需结合系统管理才能见效,具体从四方面着手:
1.推拿配合:通过捏脊、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生长激素的分泌;
2.饮食调理:将黄芪、党参等药食同源食材入膳,保证每日鱼肉蛋奶及绿叶菜摄入;
3.运动保障:坚持跳绳、篮球等纵向运动,每日不少于30分钟;
4.睡眠管理:确保学龄儿童每日8-10小时睡眠,22点前进入深度睡眠期。
现在刷到我们全凭缘分
大家记得设置星标
关注精彩内容不迷路~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杨晨声
编辑:小枫
审核:黄美辉、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