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来讲《楞严经》。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说言: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

「译文」: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的。因地的觉心,要求得到常住不坏,就要与果位的不生灭觉性相应。”

「解读」:就是说因地知见要正,下手修行才不会走弯路,不会误入歧途,才能圆成佛果。

也就是前面讲的二种发觉初心,这是对前面佛讲的因地的两种发心做总结。

也就是: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成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

简单来说,就是因地的发心也要依不生不灭,要与果地不生灭的觉性相应。

而小乘认为有生死可灭,有菩提可生,这依然还在生灭之中,这是因地以生灭心在修行,所以无法圆成果地,只能证得阿罗汉果。

故大德曰:“若以生灭心为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即义不相应也。”

如果是依六根的见闻觉知之性,那么就是依不生不灭之性,因为能见能闻之性,就是不生不灭的,所以才说:“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