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十三年的法律之路,闫创淬炼得一颗“平常心”,以法律为笔,落实建筑工程的大楼。

建设工程类案件,可谓法律细分领域中专业性要求极高的“深水区”,闫创一头扎入其中,潜心钻研。他将工程和法律紧密结合,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法律应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研究。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用法律视角审查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跨界:从金融到工程的破壁之路

2012年,刚过实习期的闫创加入了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法律之路。

进入中闻所不久,闫创便被借调到某国有银行企业局法律办工作。

“是工作,也是学习。”闫创表示,法律办的工作以审查合同为主,对银行往来贷款合同进行审查并出具法律意见,偶尔还会有一些法律咨询或者文书工作。

借调银行的六个月,他每天朝九晚五坐班办公,这是他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坐班体验。

“律师执业之后很少有专业、系统的培训,被借调的六个月,学到了很多东西。”闫创表示,“银行会组织定期培训,学习很多规范性、专业性的知识,对我后面的律师工作助益颇多。”

受借调影响,闫创的律师工作也从代理合同纠纷案件展开。他先做了几年金融借款和融资租赁纠纷类案件,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金融纠纷类案件常规业务比较多,这类案件带给律师的挑战性比较小,标准化的流程偏多。我觉得做律师还是要不断挑战新的极限,就开始接触一些建设工程类的案子。”

攻坚:

破解工程纠纷证据链构建与优先受偿权行权

“建设工程行业专业性极强,不懂工程的律师很难办好相关案件。”闫创意识到,建设工程从项目策划、设计,到施工、竣工验收,再到运营维护,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法律矛盾交织,律师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法律定义,就难以发挥专业优势。

“在建设工程款纠纷领域,我代理过多起施工方追索工程欠款的案件。”闫创律师说,“这类案件的核心难点在于证据链的完整性不足。”

通常,闫创遇到的问题包括:部分施工企业缺乏证据留痕意识,施工日志、签证单等关键文件存在记录缺失;已保存的会议纪要、验收报告等材料也常因未加盖公章或缺少各方签字而不符合证据法定要件。

他说,更棘手的是,当事人往往在多次催告无果、账龄超过两三年后才启动法律程序,“此时施工场地已撤场、项目人员流动、原始资料丢失,形成取证困局。”

面对这些挑战,闫创没有退缩。“压力催生动力,挑战带来突破。”他表示,在办理这类案件时,首先要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仔细分析法律链条是否完整,寻找能够影响案件走向的关键证据。必要时,申请造价机构进行鉴定,为案件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建设工程案件中,除了取证难,执行难是另一大痛点。

闫创说,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行使期限的司法解释规定,为施工方的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从最初规定的 6 个月期限延长至现在的 18 个月,这为施工方争取权益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破局:

28校空调维保案的经典之战

北京的夏天闷热难耐,冬天寒风刺骨,学校的空调系统成了师生的“救命稻草”。

2019年,一家环保公司接下了平谷区28所学校的空调维护工作,老板王某带着团队吭哧吭哧干了两年,检修、保养、巡检……每项服务都按合同做得扎扎实实,学校也盖章签字竣工验收了。可等到结账时,700多万的服务费,像被按了暂停键,一分钱都没到账。

2024年8月,多次索要服务费未果,王某无奈之下决定将28所学校告上法庭。

代理此案后,闫创律师对工程材料进行了重新梳理,在审查合同时发现了漏洞。

“合同里有一句‘需经评审公司评审后付款’,但是并没有写明谁来评、怎么评。”闫创表示,注意到这一漏洞后就有几分清楚对方可能拿这一项条款来做文章延期付款。

王某表示,学校一拖就是三四年,每次催款都甩出一句“等教委安排评审”。闫创心下有数,并不为此另作安排。

法庭上,学校咬死“合同白纸黑字写了评审”,闫创援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回复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对地方性法规中以审计结果作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竣工结算依据有关规定提出的审查建议的复函》(法工备函【2017】22号)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第九条等规定表示,活干完了,白纸黑字验收了(或到约定期限了),钱必须按时到账!

法官一查合同,发现所谓的评审条款像个“空心汤圆”——没流程、没责任方,纯属“画饼”。

“活干完了,验收了,哪有干了活不给钱的理儿?”法官一锤定音。2024年,法院判决28所学校必须掏钱,还得从起诉那天起算利息。9所学校见势不妙,悄悄签了分期还款协议;19所学校硬扛到底,被判决强制执行;唯独一所学校悄悄还了钱,王某对其撤诉。

传承:法律人的温度与担当

“做律师很辛苦,但热爱。”闫创表示,“律师作为一份助人的工作,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好手里案子,平安、合规的执业。”

闫创认为,随着建设工程领域争议案件的爆炸式增长,作为建工律师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不断扫除专业壁垒,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才能将工程和法律两者有机融合,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专业委员会的执行主任,去年,闫创参与筹划中闻所全过程工程咨询专委会和北京建筑大学培训中心,已成功举办了两期工程法学人才培训北京班和长沙班。

2025年,中闻所全咨专委会将继续全面深化与北京建筑大学培训中心的合作,开设类型多样的工程法学人才培训班,不断举办建设工程领域法律专项培训(包括施工技术、工程计量和工程计价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