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4月8日,他在社交平台X上怒骂特朗普政府前贸易顾问彼得·纳瓦罗是“”和“蠢货”,还将其名字恶搞为“彼得·低能儿”。一时间,白宫脸色难看,媒体沸腾,硅谷鼓掌叫好。
不少人以为这只是亿万富翁的一时情绪失控。但如果你了解这场骂战背后的始末,就会明白:马斯克不是失控,而是精准开火;这不是一时口快,而是一次对美国政治伪善的当众羞辱。他骂得不光是纳瓦罗个人,更是整个美式“主义”的嘴脸。
这场战火起因于纳瓦罗近日的一番嘴炮。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马斯克“不过是个汽车装配工”,特斯拉不过是个“贴牌工厂”。紧接着,他又把马斯克倡导取消美欧关税的言论污蔑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声称“这家伙只在乎自己的生意”。
这样的言论,不仅荒唐,而且令人作呕。我们说得直白一点:你可以不同意马斯克的意见,但你不能在事实面前胡说八道。特斯拉是美国唯一一家从芯片、软件、整车、能源到AI芯片全链条高度自研的企业,所有核心产品都在美国生产。它也不是装配工厂,它是全世界最接近“工业奇迹”的存在。马斯克骂得没错,说出“特斯拉是装配工”的人,要么是傻,要么是坏。
而纳瓦罗,显然二者皆占。这个自称“经济民族主义者”的顾问,从特朗普时代开始就被贴上了“关税战狂人”的标签。他鼓吹中美彻底脱钩、贸易战打到死、对进口商品全面加税。他唯一的经济理论成就,是在自己书里引用了一位“专家”,后来被发现这人根本是他自己编的。没错,一个堂堂白宫高级顾问,用自创的假学者给自己背书,还能被当真谈战略,简直是美国政坛一部活体讽刺剧。
而现在,就是这样一位靠“瞎编”出道的官僚,在全国媒体上对一手造出美国最大新能源车企的马斯克进行嘲讽和贬低。他不是在谈政策,他是在试图用一套陈腐的、劣质的民族主义话术压制科技企业的声音。这不是关税争论,这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是以“美国制造”的名义对真正制造者的羞辱。
所以马斯克为什么会爆粗?因为这是他少有的几次,不是在“对话体制”,而是在“撕烂遮羞布”。他要骂的,不只是纳瓦罗这个人,而是整套用意识形态包装愚蠢、用口号掩盖无能的政治机制。你可以和我争论技术路线、市场策略、外交立场,但你不能否认我的工厂、产线、团队和数据。你不能像个学术骗子一样编出一套爱国词汇,就想让我们都闭嘴。
更让人恶心的是,白宫对此选择“轻描淡写”。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面对记者提问时居然说:“这是男人的事。”——好一个“男人的事”,这句话简直是精英层对公众智商的终极挑衅。你们把政策搞得一塌糊涂,还敢以“男人之间打嘴仗”糊弄过去?可笑至极。
实际上,马斯克与纳瓦罗的骂战,深层次上反映的是美国精英分裂的冰山一角。一边是像马斯克这样以全球技术和数据逻辑为导向的新资本,一边是像纳瓦罗这样以口号和贸易战为武器的旧权力。他们根本就不是一条船上的人,他们甚至连未来的定义都不同。
马斯克拥抱全球化,支持技术主导、市场驱动,希望通过效率和创新取得世界;纳瓦罗则想靠加关税、封锁进口,把美国拉回一个自给自足的幻觉之中。他们的争吵,不是意见不同,而是世界观冲突,是现实主义对幻觉的拆穿,是数据理性对意识形态的打脸。
而今天的美国,正处在这场路线冲突的十字路口。继续沉迷于“贸易保护主义”神话,意味着放弃全球竞争力;而打破幻象、还原常识,可能才是唯一出路。而马斯克的“论”,恰恰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那些妄图用政治手段审查现实的人的脸上。这不是一场骂战,这是一场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