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30日的邯郸城头,霜寒露重,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放下望远镜,目力所及处是华北平原上犬牙交错的战壕,这个从直系军阀混战中走出来的西北军宿将,此刻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高树勋即将做出的决定,不仅将改写自己的命运,更将在中国现代史上投下一枚震撼弹。



1898年,高树勋出生在河北盐山的一个农民家庭,四年私塾生涯给高树勋增添了一丝童年的欢乐,然后军阀混战之下,老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早就懂得弱肉强食生存法则的高树勋选择加入冯玉祥的部队,希望可以谋取一条生路。

在西北军的严苛训练中,高树勋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因作战勇敢被提拔为冯玉祥手枪连班长,1918年在与段祺瑞的谈判中,高树勋更是担任了冯玉祥的贴身警卫,护送冯玉祥安全归来,1926年南口战役中,面对奉系军阀的虎狼之师,时任营长的高树勋带领士兵构筑反斜面工事,用精准的炮兵反击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高树勋被编入二十六路军,任十七师师长,三年后,当听到冯玉祥在张家口举起抗日的旗帜时,高树勋心中“保家卫国”的信念再次萌发,毅然加入抗日同盟军,担任骑兵师师长。

卢沟桥的炮声震动燕赵大地,正在冀南整训新军的高树勋义愤填膺,面对日本使者的劝降,高树勋断然拒绝,说:

“高某人的字典里没有'投降'二字。”

1940年4月,高树勋听闻石友三卖国求荣投靠日本人,不愿做汉奸的高树勋即刻带领卫兵,将石友三在会议室擒拿,然后活埋于黄河岸边,高树勋的爱国情怀感染着身边的战士,他们誓死报国的决心不灭。

1945年8月,中国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国内人民无不期盼着民主与和平,然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心昭然若揭,即便连发数封电报邀请毛主席前往山城进行和谈,可谁又不清楚这只是缓兵之计呢?

高树勋明白蒋介石的险恶用心,重庆谈判还未结束,国民党就发动了进攻解放区的上党战役和平汉战役,在此关键时刻,一心向往民主与和平的高勋毅然举起起义的大旗,率领新8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宣布脱离国民党阵营,投入到人民的怀抱。

毛主席和朱老总向高树勋发来了贺电,并将其所部军队改称为民主建国军,在邓小平和薄一波的介绍下,高树勋还在1945年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爱国民主将领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后来,邓小平回忆道:

“平汉战役应该说主要是政治仗打得好,争取了高树勋起义。如果硬斗硬,我们伤亡会很大。我一直遗憾的是,后来我们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他的功劳很大。”

为何邓小平说对高树勋“处理不公道”呢?

原来1947年6月,晋冀鲁豫军队的某些领导,轻信“民主建国军将要发动叛变”的情报,竟然派兵抓捕时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的高树勋,扣押了时任民主建国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定南,并取消了民主建国军的番号,经过一年的调查,没有查出任何证据,后来中央一直没有为该案平反。

这次事件后,高树勋改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1953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高树勋,说:

“树勋同志,你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们的大忙,党和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此后,高树勋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交通厅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河北省副省长等职务,于1972年1月病逝,终年74岁,高树勋去世后,华国锋等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47年的民主建国军“阴谋暴动”冤案得到平反,高树勋终能含笑九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