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利用德余高速收费站、服务区及隧道口中央分隔带建设光伏组件,光伏组件采取15°平铺的方式进行安装,最低点1米,最高点2.2米,这样组装不会影响夜间行车安全。”中交一公局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德余高速光伏项目施工现场负责人胡国龙指着已经安装好的光伏板向笔者介绍,光伏组件这样安装不仅能更好地接收光照,地面还能种草,不影响绿化率。


15°平铺的光伏板。孙磊摄

在德余高速上都坝隧道口分隔带18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项目施工现场,地上矗立起连绵的银色钢架,624块光伏板逐片铺展,在旷野中拼成了一片“能量矩阵”。

光伏板下,工人们身着反光背心,有的为电缆沟开槽,有的手持电钻在支架间穿梭紧固螺栓,有的安装逆变器,金属碰撞声与机械轰鸣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


德余高速上的能量矩阵。孙磊摄

“上都坝隧道口点位的624块光伏板一天的发电量是1179千瓦时,完全能满足进出口隧道的照明和通风用电。目前,整个项目施工完成进度达到65%左右,已经完成了9个点位的光伏组件安装工作。”胡国龙说,为确保项目顺利并网发电,面对工程任务重、时间周期紧、施工难度大等多重挑战,项目成员紧密协作,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光伏行业正快速走进千行百业。近年来,贵州德余高速充分利用收费站、服务区等地的闲置空间,将光伏建设与服务区提质改造等项目协同推进,不仅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收费站尖峰时段用电负荷,满足高速公路运营的用电需求,又能将多余电能并入电网获取收益,不仅实现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目标,还让交通与能源产业融合发展。


宽坪管理中心点位。何敏摄

高速公路沿线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的光伏应用场景。德余高速合理利用路侧边坡、匝道圈、服务区、收费站等周边空地、建筑屋顶,构建全场景、多形式的光伏建设模式,让高速公路运营期实现可持续“零碳”排放。

德余高速光伏发电施工项目分布在思南、石阡、余庆3个区县,于2024年10月开始施工建设,分别在宽坪管理中心、上都坝隧道、杨家坳收费站、合朋溪收费站等地实施。每一块光伏板面积约2.8平方米,按光照5小时计算,日均发电量1.89千瓦时,可以源源不断提供25年的清洁电能。


施工现场。孙磊摄

“德余高速一共有15个光伏组件施工点位,在思南县境内一共有12个施工点位,总的光伏组件块数是5892块,在思南这边就有4936块,年均发电量在345万千瓦时。”胡国龙介绍。

逐绿,打造新能源标杆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巧妙地将“光伏+高速路网”相结合,通过在交通枢纽及公路等沿线科学布局光伏发电设施,不仅为交通系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还显著提升了其能源自给自足能力与弹性。同时,这一创新模式有效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及碳排放,为交通行业的低碳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工人正在安装逆变器。何敏摄

“德余高速分布式光伏项目将于今年6月份并网运行,项目建设主要服务于德余高速隧道、收费站、服务区以及道路照明等供电设施,采取‘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运营模式,到时将节省40%的电量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节能减排目标。”贵州中交德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管理中心机电岗工作人员熊登说,并网发电后将为高速公路能源供应提供强有力支持。

下一步,贵州德余高速将按照高速公路清洁能源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交能融合发展思路,不断扩大路域光伏建设规模,强化绿电及绿能服务能力,让清洁能源项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地的应用与推广,推动高速公路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何敏、孙磊、陆雅霜、杨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