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此时,天气清澈明朗,是为“清”;万物欣欣向荣,是为“明”。
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一般是在春分后的第15天。此时,万物复苏,百花盛放,春意盎然,是大家外出踏青、祭扫的好时节;可是,这样的时节往往会出现细雨。那么,清明时节为何总是细雨纷纷?为什么南方到了清明时节就下雨呢?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频繁相遇。 清明时节是春意复苏的时候,也是大气环流变化较为剧烈的时候,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逐渐活跃北上。冷暖空气在江南地区交汇,容易形成降水。
为什么是“雨纷纷”而不是“雨哗哗”呢? 这是由于冷暖空气的势力都是逐渐变化的。 清明时节,由于两股空气势力相当,致使暖锋的移动速度比较缓慢,带来持续性降水,而不是突如其来的暴雨。
第二,太阳直射点发生转移。春分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接受到的日照时间明显增强,地面不断升温,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后形成对流雨。这种降水的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变化较快。对流雨在3、4月主要出现于华南地区,到了5月,对流天气开始在全国进入高发时期。
第三,南方低气压影响。刚入春的南方低气压非常多,低气压里的云的运动速度很快,风大、雨急。每次低气压过境时,就会出现阴雨天气。伴随着低气压过境,阴雨天气可能会持续几天时间。
总体而言,“雨纷纷”常与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云量、气温以及气压等条件密切相关。此外,清明时节,大气层里的水汽含量较多,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温暖的气温使水汽蒸发到空气中,到了夜晚,随着气温下降,水汽会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综上可知,我国南方在清明时节进入多雨期,绵绵春雨带来了充沛的水源,也滋养了万物。(文内配图均已获得图虫创意授权)
本文节选自《百科知识》2025.4B
点击上图,“百科知识知道”大擂台,有问必答,有答必奖!
将好文“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