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赛季前三站正赛,法拉利未能登上领奖台,车队积分榜上也逐渐被领跑者甩开,甚至在中国大奖赛遭遇“双车取消成绩”的重创。可以说,法拉利的赛季开局远未达到外界的高期待。
车队领队弗雷德·瓦塞尔也意识到了这其中的讽刺意味——他们如今的表现,与赛季初设定的目标几乎背道而驰。
“我觉得这有点好笑,因为过去两年我们也是这样开局的,”他在日本站赛后说道。
尽管眼下困难重重,瓦塞尔仍试图以“乐观”的视角看待当前局势。他认为,与一年前相比,法拉利距离领跑集团的差距已经明显缩小。如果能够解决赛车平衡的问题,争冠的希望依然存在。
在他看来,相比去年法拉利落后红牛约0.6秒的差距,今年这一差距已经缩小了一半,尽管这并未明显体现在名次提升上。
在日本站赛后,他表示:“整体来看,我们落后杆位约0.2-0.3秒,比赛速度也大致是这个水平。总体上还算不错,我们需要从这个基础继续努力。”
但这个差距,真的还能追得上吗?
法拉利赛季初的挣扎,核心在于未能将赛车调校到一个既适合低速弯又适合高速弯的理想设定窗口。
从外部观察来看,这场挣扎的焦点似乎与“底盘高度”密切相关。尤其在中国站,刘易斯·汉密尔顿因底板磨损过度而被取消成绩,引发外界关注是否因赛车底盘过低所致。
而在日本站,正如汉密尔顿对《天空体育》透露的那样,车队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被迫将赛车抬高了一些,然而这势必牺牲了性能。
“我们的底盘比理想状态要高。我不清楚其他车队是不是也一样,但在上一场比赛后,我们确实把车升得比预期要高。”
但瓦塞尔强调,法拉利面临的问题远不只是“降几毫米车高”那么简单。
“每支车队都希望把车调低一些,因为那样可以获得更多下压力,整体性能更好,”他解释说。“但这是有限度的。限度来自‘触底’问题,以及技术规则。每个比赛周末我们都在试探那个临界点,一旦低过了,就会踩雷。这是整个赛道上的车队都面临的问题,不只是我们。”
他还补充说:“从性能角度看,底盘高度对赛车表现至关重要,这不只是今年才这样,过去两年一直如此。2023年奥斯汀站,梅赛德斯被取消成绩(因底板磨损),正是因为大家都在挑战这个极限。”
法拉利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在不同车重、不同速度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平衡设定,同时又不会在比赛过程中过度磨损底板。
尤其在正赛发车时赛车油量高达110公斤,更容易导致车辆“触底”,加速底板磨损。出于保护底板的考虑,车队往往不得不牺牲一部分理想设定。
而在冲刺赛中,油量仅为40公斤,比赛距离也只有正赛的三分之一,所以这些“妥协”暂时可以被忽略。
于是,中国站的表现成为关键:汉密尔顿在冲刺赛表现出色,而正赛却挣扎不已。是否说明法拉利的赛车“理论上”很快,但却无法在正赛设定中发挥出最佳状态?
虽然法拉利并未详解具体问题,但从SF-25的视觉观察来看,或许能找到一些线索。比如赛车静止时尾部离地间隙略高,说明其悬挂设定或更偏向低速性能。
法拉利似乎采用了比其他车队略软的后悬挂设定。这种设定提升了赛车在低速弯的机械抓地力,增强了慢速弯的操控性。但也因此带来了两个问题:
1.悬挂偏软,导致速度上升时车尾下沉明显,赛车容易触底并磨损底板。中国站汉密尔顿取消成绩,正是因为后部底板过度磨损。
2.为避免触底,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加硬悬挂,但这会削弱低速弯的性能;二是抬高底盘,但这又会整体减少车身下压力,影响各阶段性能。
有一种猜测是,法拉利尝试通过底板中的涡流发生器(vortex generator)来增强低速表现和高底盘设定下的气流效率。但这可能又反向加剧了高速下底板受力的情况,从而加剧底板磨损。
因此,如何兼顾低速优势又避免高速触底,正是法拉利能否激发SF-25潜力的关键。
为了找出问题,法拉利两位车手在近几站比赛中,开始尝试不同的设定方向。
汉密尔顿一向偏好“低底盘+硬悬挂”的极限设定,这种设定最大限度地释放性能。但在中国站,他在排位中出现转向不足,正赛中又底盘磨损过度,导致成绩被取消。
在日本站被迫升高底盘后,汉密尔顿赛后承认牺牲了部分性能。“我们发现赛车过去三站一直有些地方表现不佳,”他说,“如果能修复好,我的成绩应该会更好。”
“每圈我大约损失了0.1秒。希望下一场比赛能解决。”
这一“问题”被认为就是车身高度妥协所导致的性能损失。而车队正在为巴林站准备的新底板,可能就是破局的关键。
汉密尔顿还指出,中国站勒克莱尔在前翼端板受损后,赛车反而变得更好开。
“有趣的是,夏尔的赛车在受损后反而取得了更好的平衡,这值得研究。”
在法拉利管理层眼中,SF-25并不需要“推倒重来”,而是需要在细节上做足功夫。
“你不可能在某一个部位找到0.3-0.4秒的提升,”瓦塞尔强调,“通常的进步,来自十个不同点各自贡献0.02到0.03秒。当你在平衡性方面有改善,也让车手更容易掌控赛车时,进步就会到来。”
如果法拉利能在“低速抓地力”与“高速底盘管理”之间找到理想平衡,同时搭配新底板的新气动特性,那确实可能解锁一个全新的表现区间。
勒克莱尔在日本站也表示,周五练习中尝试了一种新思路,令他信心倍增。“我这次真的尝试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方向,是我考虑了两三周的设定,”他说,“结果还不错,我挺满意的。”
不过光靠这点还远远不够。
正如勒克莱尔所说,在日本站自己开出了一场“完美比赛”,依旧无法追上红牛和迈凯伦。想争冠,还得靠更多下压力和更强的整体性能。
—《THE 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