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广西分布着冠斑犀鸟、金斑喙凤蝶、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等众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日,广西恩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对老冠斑犀鸟回到悬崖上的老巢,即将开启新一轮繁殖。自2019年起,这对冠斑犀鸟已在同一崖洞连续繁育出5窝雏鸟。

4月5日,一只冠斑犀鸟静静地停在恩城保护区的枝丫上,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前方。那里,是它曾经 “生儿育女” 的老巢 —— 一个位于喀斯特崖壁上的石洞。自2019年3月起,两只冠斑犀鸟在这个石洞中成功育雏。此后,这对恩爱的犀鸟夫妇便一直在此繁衍生息,平均每年都会迎来两只幼鸟的诞生。时光飞逝,一晃5年过去,如今,它们的家族逐渐壮大,种群数量已稳健增长至15只。


冠斑犀鸟。 韦忠新摄

冠斑犀鸟,这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栖息在广西和云南两省区,目前,分布于广西的冠斑犀鸟种群数量约为200只,每一只都显得尤为珍贵。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桂林青狮潭保护区开展中华秋沙鸭调查监测工作时,惊喜地发现了11只中华秋沙鸭的身影。桂林青狮潭保护区作为中华秋沙鸭重要的越冬栖息地,近年来该种群的数量变化令人欣慰。自2018年首次在该保护区观测到2只中华秋沙鸭起,截至今年,已连续8年监测到它们的踪迹,数量也从最初的2只增长到如今的11只,种群数量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越发明显。


中华秋沙鸭。自治区林业局供图

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全方位强化野生动植物执法监管力度,大力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不仅如此,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与繁育研究方面也持续发力。截至2024年底,瑶山鳄蜥野外种群数量接近510只,东黑冠长臂猿种群数量达到了5群39只,白头叶猴的数量更是达到了1400多只。同时,中华穿山甲、冠斑犀鸟、鳄蜥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外放归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东黑冠长臂猿。林勇坚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