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举行的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机器人与智慧医疗高峰论坛”上,由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杨广中教授领衔,依托上海市同仁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的“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市科技工作党委副书记、市科委主任骆大进,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平出席揭牌仪式。


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以复杂的生命体作为切入点,以柔性医疗机器人为载体,开展新型材料和加工范式、柔性驱动、AI与智能化、影像与导航、生物光子学、仿生与生物混合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柔性机器人是能主动与环境互动,并能依靠内在或结构顺应性发生变形的软机器人设备。与传统的刚性机器人相比,智能柔性机器人具有柔软性和身体顺应性等特点,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协助人类完成复杂环境下多任务处理。实验室将以柔性医疗机器人为载体,面向脊柱健康、消化道健康、生殖与母婴健康、康复与辅助等重要健康问题,研发普惠化、智能化的新型医疗机器人系统。

同仁医院作为首批上海市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承担区域百姓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疾病早诊早治的医疗使命。依托同仁医院和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开展柔性医疗机器人前沿关键技术和疾病诊治新范式的研发,其成果将具有更强的普适性,该平台的建设率先将医疗卫生技术提升辐射到协同区域卫生服务的新阶段。

实验室主任杨广中教授介绍:“传统机器人的研发,主要集中在刚性结构和机电一体化,但由于其身体刚硬和运动灵活性受限的特点,无法满足在复杂、精细、狭小空间执行特殊任务时的需求,尤其是人体生物系统,尚有许多机器人未涉及的领域,这就为具有灵巧性、可变形性和高适应性的柔性机器人提供了发展空间。”


今后,该实验室将立足于多学科领域创新交叉融合,以复杂的生命体作为切入点,面向重要健康问题,研发普惠化、智能化的基层可推广的新型医疗机器人产品。探索改善人类健康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促进机器人前沿技术与医疗健康技术革新的协同发展。同时,实验室将链接临床、工程技术、基础科研的发展与产业化过程,推动智能柔性医疗机器人的基础科研、转化创新与临床应用。建设创新技术平台、临床应用平台和产业转化平台。

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的揭幕,标志着长宁卫生健康的一次进步和突破;也是科技赋能医疗、医疗助力大健康的一次医工融合,一次从临床问题、科技创新、临床验证、产业转化全链条的实践;也将为同仁医院的相关自然腔道学科群提供新的视野和赛道,实现基础研究到工程突破、产业转化的提升,最终造福更多患者人群。

揭牌仪式后举办了院士讲座和医院院长书记、企业家圆桌论坛。


图片来源于上海市同仁医院

撰稿:赵 立

编辑:陈 莎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