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麻、临朐之战,战无不胜的华野遭遇两连败,虽然不是粟裕的主要责任,但依然遭到副政委的严厉指责,批评他缺乏远见,过于短视。



粟裕逝世后,妻子楚青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封37年前的电报。这封电报,原本是他想要打给延安的,却直到去世都没有发出去。在好奇心驱使下,楚青打开了这封电报,从而揭开了,粟裕当年所遭受的误解和不公。

孟良崮战役,粟裕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用20万大军, 在40多万国军中,强行挖出整编74师,一口吃掉,然后从容打扫战场,在40多万国军注视下,有条不紊撤退,成为战史上不朽的传说。

这段经历让人热血沸腾,但打仗就是打经济,长期在解放区内作战,对资源的破坏和消耗极大,再这样打下去,解放区将无以为继,粟裕也说过,山东地区的资源已近枯竭。

哪怕粟裕再能打,没有资源支撑,也必将失败,教员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命令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把战火引向国统区,刘邓数十万大军,从鲁西南拔寨而起,一路上大打出手,向着中国腹地急速前进。

委员长当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安排重兵集团各种围追堵截,为了策应刘邓大军行动,教员下令,华野兵分三路,一路为陈唐兵团,在鲁西外线作战,一路为叶飞陶勇兵团,在鲁南外线作战,策应刘邓大军,一路为内线兵团,由粟裕带领,在山东内线机动。

外线作战异常艰难,没有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伤员无法安置,补给全靠缴获,华野悍将叶飞和陶勇很快就吃了亏,进攻藤县失利,然后被国军重兵集团给围住了,眼看就要被一口吃掉,怎么办?必须跑路!

跑路没问题,问题是往哪里跑?国军是这样分析的,要么往东跑,要么往西跑,按照共军一贯的套路,肯定是安排一支疑兵虚晃一枪,等国军的注意力被吸引时,主力朝相反的方向跑,红军长征就是这么干的。

那么问题来了,派哪支部队当疑兵呢?所有人的都知道,疑兵简直就是十死无生,国军开动脑筋,开始认真分析,叶陶兵团里有一个独立师,这个师不是叶陶的嫡系,而是中原突围时,充当疑兵的皮定钧部,既不是嫡系,又有当疑兵的经验,在国军看来,如果叶陶不让独立师当疑兵,简直就是没天理了。

所以,只要盯住独立师,就能知道叶陶主力的动向!如此精辟的分析,让国军高层纷纷点头,表示有水平,实在是对的不能再对了!

1947年7月26日,传来消息,叶陶主力向东跑了,里面没有独立师的番号!国军兴奋了, 大军蜂拥而上,立大功的时候到了!打了一阵后才发现,对面的火力怎么这么弱,最多只有三个团!上当了!

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国军不知道,我军从来没有坑兄弟部队的作风,我军的传统是,危难时刻,牺牲自己,保存他人!叶飞陶勇根本就没有出动独立师,而是派出了自己的主力团,作为诱饵牺牲,将独立师完璧归赵,送回刘邓大军!

三个充当诱饵的主力团,一路猛冲猛打,本着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的心态,势若疯虎,居然逃出包围圈,一头扎进国军33军阵地,所有人都以为死定了,可国军33军仿佛瞎了似的,愣是装作没看见三个团的解放军,让他们全身而退,回归大部队,所有人都迷惑不解,直到淮海战役时,国军33军临阵起义,这才解开谜团,原来是自己人,他们的首长是张克侠、何基沣!

外线作战太难了,陈唐兵团打的也很狼狈,打他们的努力也不是白费的,成功吸引了国军主力部队,委员长让大军一路向西,山东顿时空虚起来,只剩下五个师,立马就让粟裕盯上了。

这就是南麻、临朐之战爆发的背景!

粟裕盯上了黄百韬,带着四个纵队来到三岔店,但天公不作美,连续的暴雨和突发的山洪,切断了行进路线,黄百韬也觉得自己被盯上了,赶紧跑路,跑了一个黄百韬,还有其他人,粟裕也不着急,盯上胡琏的整编11师,准备用四个纵队将其全歼。



整编11师可不是乌合之众,乃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是土木系的基本盘,国军精锐中的精锐,虽然比整编74差点,但胡琏的狡猾程度却远胜张灵甫。教员曾高度评价胡琏,称其“狡猾如狐猛如虎”。

胡琏的确非常狡猾,看到张灵甫的凄凉下场后,他非常有感触,将部队移至南麻后,他亲自指挥四个团守住南方,同时派遣另外两个旅,分散驻扎在四周的战略要地。更夸张的是,他发挥土木系的特长,他挥舞着小铲子,在南麻和周边的山头疯狂挖坑,修建了大批子母堡、交通壕,平均每个连有20个地堡,一个班就有2个,360度无火力死角,无论谁来进攻,都将付出惨重代价!

7月17日,粟裕果然来了,战斗的号角正式吹响,华野打的异常艰难,就在开战前夕,华野得到的情报显示,敌军尚未完全做好应战准备,但现实是,敌人已经完全准备就绪,以逸待劳,此时天公也不作美,连续的雨天把道路变成了泥潭,特纵的重炮无法运往前线,炸药包也因潮湿而失效,极大地削弱了华野的攻坚实力,每打下一个地堡,都要付出惨重伤亡,可前面还有无数个地堡!

仗打到这份上,一般人都要撤退了,可粟裕不是一般人,他命令继续进攻,胜利往往就在最后一刻的坚持!粟裕的理解是对的,胡琏虽然凶悍,但在华野的猛攻下,弹药几乎消耗殆尽,阵地接连丢失,打到21号,胡琏实在撑不住了,但此人胆大包天,撑不住不但不跑路,反而集中最后的火力,发动了一波反击,打的粟裕猝不及防,只能重整编队,准备继续进攻。

如果再给粟裕一天时间,整编11师必然全军覆没,可惜的是,时间没有了,受孟良崮惨败的刺激,委员长发飙了,也不打算讲道理了,他杀气腾腾的下达一道命令,只要黄百韬覆灭,所有增援部队主官一律杀无赦!

看老头子失去理智,黄百韬等各路援军发疯似的攻击前进,阻援部队实在撑不住,就在21日,援军已经打到南麻城郊,再不撤退,就要被包饺子,粟裕只能含恨命令后撤!

撤退的路上,有一个地方叫临朐,临朐,不是什么防守要地。可南麻战役一打响,李弥率领的整八师六个团,奉命火速增援。他们磨磨蹭蹭,压根就不想打仗,直至23号才抵达临朐。高层严令他们迅速南下,堵截粟裕的部队,企图包围共军主力。



对于这道命令,李弥不以为然。他又不是老蒋嫡系,犯不着那么积极,何况临朐城内也没有工事。毕竟按照命令,他们即将南下,何必白费力气修筑工事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